虚云老和尚是谁?

2024-05-05 04:38

1. 虚云老和尚是谁?


虚云老和尚是谁?

2. 虚云老和尚的净土思想

 虚云和尚(1840-1959)是近代禅宗泰斗、佛教领袖。当年出家之后,几乎与家人断绝了一切音信。此后,他先后参拜了国内许多佛教名刹,亲近了很多大善知识,得到了他们的指点。并因为报父母恩,花三年时间,从浙江普陀山三步一拜朝礼五台山。其诚感文殊菩萨示现,亲为送供养。中年之后,他因励志苦行,修行有成,声名远播,先后被鼓山涌泉寺、曹溪南华寺、广东云门寺、大理崇圣寺、云南鸡足山祝圣寺等十多座古刹邀请任住持。
  作为禅宗的一代高僧,虚云和尚在提倡禅宗的同时,并不排斥其他宗派。对于近代与禅宗同样兴盛的净土宗,虚云和尚不但没有排斥,还鼓励信徒修净土法门。他对净土法门还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1951年7月,虚云和尚从云门寺到北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会议,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0月,东南佛教人士在上海发起祝愿世界和平法会,大众邀请虚云和尚前去主法。虚云和尚于12月11日抵达上海,受众信徒的热烈欢迎。在上海四十九天法会期间,正逢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往生二十周年。为纪念印光法师,虚云和尚以《老实念佛》为题作开示,高度评价了印光法师对净土法门的贡献,盛赞净土念佛法门的殊胜,鼓励信众学习印光法师老实念佛的精神,发心修行净土法门。
  在谈到印光法师业绩时,虚云和尚说:「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在前寺讲《阿弥陀经》。自从讲完了经,他便在寺中阅藏。二十余年,从未离开一步,闭户潜修。所以他了解教义极深。他虽深通教义,却以一句‘阿弥陀佛’为日常行持,绝不觉得自己深通经教,便轻视念佛法门。」
  虚云和尚这段话表明了他对印光法师甘于寂寞,深研经藏的赞叹。他认为印光法师住普陀山二十多年闭关阅藏,对佛教各个法门都很通达,而最后却选择净土法门作为自己毕生修学的法门。虚云和尚认为,一个深通教理的高僧,却以一句佛号作为自己终身修行的归宿,并且在平时开示弟子时,告诫弟子老实念佛,做到净念相继,最终都可依仗佛力往生西方。由此足见净土法门的殊胜。
   
  虚云和尚认为,佛所说的任何法门,都是为了疗治众生的病苦。无论修何种法门,都要做到信心坚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圆满的利益。念佛法门,同其他的法门一样,可以对治众生的疾病。日久功深,自然会得到念佛的利益。他在纪念印光法师的开示中劝告诸位信徒说:「各位是印光老法师的弟子。今天纪念他,便是纪念他的真实行持。他脚踏实地的真修,实足追踪古德。他体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宏扬净土,利益众生。数十年如一日,不辞劳瘁,在今日确实没有。真实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境现前。无边利益,自可亲得。」
  这段开示中,虚云和尚告诉大家应当学习印光法师数十年如一日修习净土法门,利益众生。他告诉信众,如果能够像印光法师那样真实修行,做到一句佛号念念不忘,天长日久,功夫成熟,自然就能够得到念佛的真实利益,感得弥陀境界现前。
  虽然自己是禅宗巨匠,但虚云和尚并不排斥净土法门,而且还劝信徒立坚固志向,发勇猛心,坚信净土法门,依照印光法师的言教老实念佛。他在《老实念佛》开示中说:「我劝大众,要坚信净土法门的利益。随印光老法师学‘老实念佛’,立坚固志,发勇猛心,以西方净土为终身大事。」
  虚云和尚还拿禅宗与净土宗作比较,指出禅宗与净土宗虽然修行方法不同,但如果功夫成熟,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他开示说:「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
  虚云和尚告诉印光法师的弟子们,参禅如果信心坚定,抱定一句话头认真去参,一旦功夫成熟,大用现前,就与净土行人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西方圣境如在目前一样。若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不论是参禅还是念佛,就不存在什么差别了。他还特别鼓励那些现在修念佛法门的人,要以一句佛号作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地念下去。
  虚云和尚还认为,念佛其实是修禅的另一种方式。如果念佛能够念念不断,念到一心不乱,心境一如,就是参禅。圣璞在《虚云大师印象记》一文中,对虚云和尚的这种思想有如下记载:
  虚老和尚在玉佛寺丈室为印老弟子开示。他和印老法师一样,教人老实念佛。他说:「念佛要如细水长流,念念不断,念到一心不乱,心境一如,那就是参禅。」一位禅宗巨匠教人念佛,这说明他没有门户见,也说明他善于方便摄化。且寥寥数语,把禅净合一道理说得圆融无碍。
  虚云和尚主张佛所说的每个法门,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不过是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而方便施设。哪个法门适合自己,这个法门就是最好的法门。切不可因为自己修持某一法门,而诋毁其他法门。他还是以禅宗和净土宗为例,说明修不同宗派的人要平等相待。他在《虚云和尚开示录》中说:
  「禅宗,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微笑,称为心心相印,教外别传,为佛法的命脉。而念佛的净土,和看经持咒等的法门,都是了生脱死的佛法。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哪一法门相宜,便修持哪一法门。且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著。」
  虚云和尚对于修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提出了修行中应当掌握的修学方法。他在《虚云和尚开示录》中说:
  「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念佛的人,亦应了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认识自性净土,舍妄归真,勿得向外别求。」
  虚云和尚认为,如果对净土法门能够认真修学,随他说禅也好,谈净也好,说东方也去得,说西方也去得。乃至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到这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了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
  不过,虚云和尚还劝告修净土法门的人,在修学过程中不要产生执著。否则,就妨碍自己的修学。他说:「念佛的人,也不应太执著。否则,还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想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在这段法语中,虚云和尚还对念佛的目的作了说明。他认为,我们一般人都有许多妄想烦恼,只有依靠念佛来消除妄想,往生西方。
  虚云和尚不仅劝印光法师的弟子修净土法门,对于很多皈依他的人,他同样也劝其修净土念佛法门。据温光熹《大人榜样》一文所载,「抗日战争中,(虚云和尚)尝过重庆,于慈云寺主持水陆,凡归依者多劝念佛。并印布弥陀佛像,旁加小圈,嘱人念满若干句一点,以之记数,立为功课。用此方便,感化甚多。」
  虚云和尚作为禅宗著名高僧,在修行宗派上没有门户之见,相反,他还在开示弟子时主张弟子修行净土法门。他不仅向弟子开示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还指导弟子克服在修净土法门中所遇到的障碍。他还通过禅宗与净土宗作比较,指出净土法门若修行功深,达到一心不乱,就是最好的禅修,从而奠定了他禅净合一的思想理念。对于现代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来说,我们若能认真品味虚云和尚净土思想的含义,或许更加有助于我们的修行。
   

3.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虚老爬山。岑老居士说他:「虚老洗澡不多,数日换衣服一次,而身上并无一点难闻气味。」
  的确,后学曾听家师说,虚老即使在大热天也不洗澡,最多擦擦身,也不常换衣服,甚至绑腿布也是要几天换一次。而且多数时候是家师等做侍者的催著才肯换的。
  可奇怪的是,即使是这样,不管是小褂还是绑腿都没有任何的汗臭味。
  二、
   
  虚老在晚年,全国各地给他的信每天都有很多,一般的有时是家师等代复(虚老口述),重要的信是虚老亲复。虚老即使是在一百多高龄,也是耳聪目明。
  山上无电灯,点的是很小的一盏油灯。虚老用毛笔写字,不用带眼镜,仍能写蝇头小楷。后学就曾亲见虚老亲笔在《虚云和尚法汇》上写的注释,写的是六祖为无尽藏比丘尼讲解《涅槃经》的故事。
  在大约五公分宽的书页天头,写了一百五十多个蝇头小楷,字迹极为工整。家师说,他是亲眼看着虚老在油灯下写这段文字的。
  三、
  虚老定力非凡,人所共知。家师说,虚老晚年常是一定十数小时,一般是从凌晨两点入定直到下午出定。
  家师曾问过虚老,听说您以前常一定数日,怎么现在不见您入定那么长时间了。虚老笑云:现在修庙,人来人往这么多,你叫我怎么定啊。我入定了,修庙子的事情你们找谁问啊?
  虚老又说:现在反右,有人贴我的大字报,说我是坏分子。要是我入定时间过久,这些人把我这把老骨头那去烧了怎么办?
  四、
  大概是在五七年,那年夏天农历六七月间。一天虚老突然提出要去后山五老峰看地形。当时大热的天,家师他们觉得老人家年纪大了,被太阳晒得恐怕吃不消,多少有点犯嘀咕,心想这也不是着急的事情,等天凉快些不行吗。可又不敢说,没办法只好从命。
  当时在场的还有传印和尚等一共六位。他们做了个简易的滑杆,打算轮流抬着老和尚上山。谁知道,刚出山门,就飞来了一大群的乌鸦。黑压压的足有半亩地,而且飞的也得不高,就在头顶上几尺。翅膀忽扇忽扇地扇动,很凉快。
  这么高的五老峰,他们几位抬老和尚上去一点也不累。到了山顶,那些乌鸦四散,围在老和尚身边。过了一会,老和尚下山。那些乌鸦又照样把他们护送下山。
  回到茅棚,老和尚问他们几个:你们都怕热,不想去,我问问你们,热不热啊?当时家师他们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五、
  接着说个和上面那个相关的。听家师说,虚老在山上的时候,一般每天下午讲开示。那时候有的出坡的师父还没回来。
  禅堂一打叫响,满山的出家人就往禅堂赶。奇怪的是,满山的乌鸦什么的飞禽也往禅堂飞,又是黑压压的站满一地。人来了也不怕,还要碰碰它们,才会让条路出来。这些小动物也来听虚老的开示,等开示结束,就呼啦地飞散了。
  六、
  家师说,虚老在世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修慧需要明理,修福莫若惜福。当年上山很苦的,一般吃的都是山芋什么的,有青菜就算很好的了。
  家师说,那种山芋皮吃起来很苦的。他那时候是小孩子,多少有点挑嘴。就把山芋皮剥下来,放在桌子上。(他是和虚老一起吃饭的。)虚老看见了,也不说他,就慢慢的把山芋皮拾起来吃了。家师看了惭愧,以后也不敢浪费了。
  七、
  虚老惜福,那真是惜福。一次虚老的席子破了,家师他们就去库房买了条新的换上。
  虚老回来发现了,把他们训了一顿:「我哪里老的好大福报,要消耗常住一张两块钱的新席子。」
  家师他们没办法,只好再把旧的换回来。其实,那张席子真的是很破很破了……
  八、
  家师在年轻时,确切地说,是在年少时,大概也比较顽皮,他告诉我这么一件事。虚老和尚在中午坐香的时候,有时也会打昏沉,甚至打鼻鼾。
  一天,家师他们乘虚老在茅棚打坐的时候,偷偷地拿了香港居士供养的糖果,招呼了几位要好的师兄弟去外面边吃边玩。
  过一会虚老下座了,就一个一个地把他们叫去骂:骂好了,他们问:您老不是刚才睡着了吗,怎么都知道啊?
  虚老说:不要说这些事了,就是您们打几个妄想我都知道。接着,就把他们这几天打的妄想一个一个说出来了。
  家师这才知道,原来虚老就是在「打昏沉」,也比他们不打昏沉的时候要明白的多了。这次估计又把他们吓坏了。
  九、
  虚老在晚年的时候,常生些小病,主要是「云门事件」留下的旧伤复发。有时候,疼得很厉害,就躺在椅子上 *** 。
  可奇怪的是,只要一有人来找他老人家,他就把腿子盘起来和人家谈话,甚至一谈就是几小时。家师等做侍者的,要是暗示客人早点结束,让虚老好休息。虚老还会不高兴。
  等客人走,家师问虚老:您老不是刚才疼得不得了吗,怎么一会就不疼了啊。
  虚老说:这是业障啊,就是阎王老子也管不了我,我要起来就起来,要不起来就不起来。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4. 难行能行的虚云老和尚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了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里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虚老因为有善根,不欢喜读儒家的书籍,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头。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没有儿子,所以就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按照当时的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太,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使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烟。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这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临种种考验,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了亲近善知识,为了研究佛法,于是到处参方。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法益。在参方的期间,处处受到歧视。可是虚老本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虚老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饥又寒,已经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醒来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吃了之后,恢复元气,于是继续朝拜五台山。后来到五台山,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棚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就去参加。从九华山沿着江而行,当时正逢大雨季节,江水氾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时之久,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这个时候,虚老已经奄奄一息。渔夫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休息数日,为法忘躯,所以将生死置于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不改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果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主持月朗禅师,请他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但经责打之后,他的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这么样用功修道,为什么护法神不护持?还让他掉在水里?」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不然的话,渔夫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护。这也是生死的考验,看他遭受这次的灾难,有什么感想?是不是生了退道心?‘啊!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什么一点感应也没有?算了吧!我不修行啦!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五宗之祖师了。
  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虚老在禅堂里很守规矩,虽然病得很厉害,仍然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参禅。二十天后,病况好转,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于是乎将虚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众宣布。众人皆钦叹不已。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明朝时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又说: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国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也就是说,就在该处等死。后来才被送到极乐寺闭关,不久病愈。又到泰国去募款,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来皈依虚老。信徒供养,布施钜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和虚老第一次见面。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 *** ,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才开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这种的折磨。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许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这未免贪心太大了。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我们受了什么苦?做了什么功德?就妄想开悟,简直是幼稚的想法。
  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一心一意向前精进,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管成就如何,只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不要有所企图,什么五眼六通?什么神通妙用?这不是修行所究竟的成果。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5. 虚云老和尚法汇的文摘

结 夏 “禁足安居,乃如来之仪轨;识心达本,是释子之行门。道在人行。功由日进。兹者四月十五,适当我佛结夏安居之辰,云集僧众,登临宝殿,讽演秘章,结起期制。自今以后,发十愿,起三心,开明智性;报四恩,拔七趣,消灭障缘。受持佛号,存想圣容,不得冒热游行,伤害生命。禀七支之戒,皎如冰霜;持三律之仪,净无瑕秽。定水澄清,慧日朗照。内契真源,外敷梵行。长般若之灵苗,成菩提之妙果。由此法门隆盛,海众安和,天龙拥护,人物钦崇。” 端节上堂五月五日午时刻。百草煎膏除疮结。雄黄白酒遍处洒,毒虫秽气皆消灭。世人如是庆端阳.衲僧将甚应时节?聊以拄杖吊中堂,超胜判符插门楔。 “诸仁者,且道拄杖子什么处超过判符?若道超不过,何以如此说?会么?若道不会,请拄杖子自己造报。任他锣鼓喧天,龙船飞渡,也是本地风光。灵明独露,不动道场。凭你艾线榴红,角黍斗大,无非祖师西来意。若也会得,任运度日,随缘行化。如或未然,肚饥三碗粥,渴来一杯茶,——请!”七月十五解制 “九旬禁足,三月安居,圣制告圆。衲僧分上事作么生看?灵山垂运慈悲,目连神通救母。幸得诸佛欢欣,赦拔冥中罪苦。且道千古闻名,如何取则?” 僧问:“罪性本空,赦个什么?”

虚云老和尚法汇的文摘

6. 虚云老和尚或了多少岁?

  虚云老和尚
  一九五九年己亥,一百二十岁。公自言“世缘已尽”,于农历九月十三日重返兜率,僧腊一百零一岁。海内外佛门弟子,无不同心追念。

  虚云生年有多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出生年不断提前.自称同治十年、同治三年、咸丰二年、道光二十六年、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年等。其舅父于解放后应广东韶关文化馆调查,言其生于同治十年(1871),《湘潭市志》释虚云辞条依此说。佛教界虚报年龄现象并不鲜见,因为年龄越大越有威望和神秘感。如果虚云真是1840年出生,那他将长释敬安(1851生)11岁,民国元年(1912)成立的中华佛教总会首任会长就应该是虚云而非敬安了。所以,虚云舅父同治十年(1871)生之说比较符合情理。

7. 虚云老和尚是谁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堂老先

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着老虎冲进萧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胖胖的

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并没有两样,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少年出尘志】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几岁的孩子已

连着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皈

依妙莲法师。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尼。从

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海到普陀山求法。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决定拜

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后来更经西藏

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 寺连打十二个

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皈依信

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见荆

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决心重复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也就是“云门事件”。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大师虽遭毒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教会会

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大师劝

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塔才建到一半。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稀饭。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重了,

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熄灭贪

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世。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离开了

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老和尚

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法护教的精神。

虚云老和尚是谁

8. 虚云老和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