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村的历史事件

2024-05-20 16:41

1. 南阳村的历史事件

南阳村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之一,是长乐革命地下斗争的发祥地,一度成为全省抗日隐蔽根据地的中心、南方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和闽中特委以及闽中游击队司令部所在地,是长乐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8年,福建沿海第一个抗日政治、军事训练班在南阳鸟嘴山的竹棚里悄悄地办了起来,这个培训班学员虽然不多,却为抗日积蓄了军事力量,因而被称为“红色力量培训班”。1944年8月,福建省委由永泰县龙屿乡官烈村的兔耳山迁移到南阳村。为了党的事业和革命斗争的胜利,南阳村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当时全村仅有40多户人家,参加革命队伍的就有20人,其中革命烈士9人。长乐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于2003年7月建成对外开放,园区占地面积50亩,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园内树木苍翠、花草芬芳。园区包括主雕、浮雕、门牌等主体建筑以及水塘、广场、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

南阳村的历史事件

2. 南阳历史是什么?

南阳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十万年前,与北京猿人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南召猿人”就使用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生活,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商代为“南乡”,有谢、楚、邓等国。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南”,境内有申、吕、楚、鄀、蓼、邓等国。春秋大部分入楚,楚置宛邑。战国分属楚、韩。秦初置南阳郡,为全国36郡之一。
汉承秦置,仍置南阳郡,兼有弘农郡地,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时期。
晋置南阳国和义阳、顺阳郡。南北朝时建置变化无常。隋设南阳郡、阳郡、淅阳郡,兼有淮安郡和舂陵郡地。唐、宋设唐、邓二州。元、明、清设南阳府。中华民国设行政督察区。

相关资料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撤销县级南阳市和南阳县,设立宛城区、卧龙区,共13个县市区。
2010年11月,官庄工区、鸭河工区正式运营。
2019年南阳辖卧龙、宛城2个区,南召、镇平、内乡、淅川、新野、唐河、桐柏、方城、西峡、社旗、邓州市11个县(市)及高新区、示范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4个功能区,有45个乡、159个镇、41个街道,4539个行政村、415个社区。是河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以上内容参考 南阳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3. 讲述南阳历史

南阳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开发,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的通道,是全国著名的五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个地区之一。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 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000多年。 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 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李白在《南阳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南阳(市、区)、新野、唐河、社旗、内乡、淅川成为水陆交通重镇。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 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清朝康熙年间,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筑业比较发达,武侯、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巍巍壮观,富丽堂皇,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山、陕、江、浙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并宣布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地区,南召、南阳、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唐河、桐柏、泌阳、方城11个县属南阳专署管辖。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采纳哦

讲述南阳历史

4. 09南阳大事???????、

据悉,南阳中心城市2009年~2011年初步拟新改扩建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32项,总投资146.06亿元。其中,城市重要公共设施建设19项,总投资28.18亿元;道路交通设施建设42项,总投资46.49亿元;公用基础设施建设28项,总投资43.49亿元;环境综合整治22项,总投资13.85亿元;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21项,总投资14.05亿元。  城市重要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有:拟新改扩建农运会场馆,主要包括南阳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游泳馆、训练馆、塑胶田径场、南阳理工学院体育馆、南阳农校体育馆、新闻发布中心、迎宾馆及代表团驻地、农运村公寓以及原有运动设施改造等10项,总投资11.51亿元。拟新改扩建文化体育设施,主要包括市文化博览中心、市地质博物馆、张仲景博物馆、杨廷宝建筑博物馆、南阳府衙西城根街古建筑复建及社会群体性体育设施建设等6项,总投资6.99亿元。拟新改扩建交通枢纽设施,主要包括南阳机场改造、南阳火车站建设、城市公共客运场站建设等3项,总投资9.68亿元。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项目有:东北新区道路建设8项,总投资12.66亿元;白河区域道路桥梁建设13项,总投资14.83亿元;城市旧区道路改造14项,总投资13.14亿元;城市出入市口道路建设7项,总投资5.86亿元。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供水设施建设3项,总投资2.71亿元;污水设施建设5项,总投资7.86亿元;环卫设施建设8项,总投资4.4亿元;供气设施建设4项,总投资9.78亿元;集中供热建设2项,总投资2.65亿元;城网改造3项,总投资15.04亿元;公交设施建设3项,总投资1.05亿元。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重点部位城中村旧区改造九大区域40项;城市内河整治6项,总投资5.09亿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6项,总投资4.91亿元;城市景观整治6项,总投资3.85亿元。
  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拟新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1项,总投资14.05亿元。其中,南阳生态工业园区4项,总投资4.63亿元;龙升工业园区8项,总投资3.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区9项,总投资5.44亿元

5. 讲述南阳历史

 
  南阳历史悠久。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
  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
  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
  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
  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
  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开发,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的通道,是全国著名的五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个地区之一。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
  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 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000多年。
   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
  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
  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
  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
  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
   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
  李白在《南阳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南阳(市、区)、新野、唐河、社旗、内乡、淅川成为水陆交通重镇。
  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
   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筑业比较发达,武侯、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巍巍壮观,富丽堂皇,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
  山、陕、江、浙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
  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 *** 统治结束。
  1949年3月,新成立的 *** 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并宣布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地区,南召、南阳、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唐河、桐柏、泌阳、方城11个县属南阳专署管辖。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采纳哦
   

讲述南阳历史

6. 南阳历史

 南阳历史悠久。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
  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
  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
  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
  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
  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
  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
  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开发,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的通道,是全国著名的五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个地区之一。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
  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 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000多年。
   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
  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
  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
  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
  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
  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
  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
  李白在《南阳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南阳(市、区)、新野、唐河、社旗、内乡、淅川成为水陆交通重镇。
  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
  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筑业比较发达,武侯、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巍巍壮观,富丽堂皇,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
  山、陕、江、浙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
  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 *** 统治结束。
  1949年3月,新成立的 *** 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并宣布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地区,南召、南阳、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唐河、桐柏、泌阳、方城11个县属南阳专署管辖。
  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7. 南阳历史佚事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
  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
  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
  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
  □张晓东
  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
  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
  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
  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
  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
  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
  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
  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
  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
  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
  “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
  《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
  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
  ”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
  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心与牛一
  □陈明远
  楚成王至死也不会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听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而全然不觉。
  那次尽展百里奚才智与韬略的谈话不能被愚钝浅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却为楚成王落下了一则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得二人当时在宛地一段对话。
  那是楚成王听说宛地的百里奚擅长养牛,便问:“饲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
  ”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
  ”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马夫。
  自以为是的楚成王就这样错过了贤才百里奚,而后来的百里奚在秦国正是用“心与牛而为一”这条饲牛之道使秦穆公称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与牛一”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条基本追求而被广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同情体谅,并以此构建融洽和谐的理想社会。
  后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及今天我们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发展与演化,这是一种体恤关爱的教化,而不是讨价还价的谈判,更不是尔虞我诈的“博弈”,而是一种“心与民一”、“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从后来百里奚在秦国的作为来看,他的确实践了这种政治主张。
  他给秦国带去的不是残酷的征战杀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压,而是“心与牛一”的仁厚宽容的治国之道。
  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三立晋君、称霸诸侯,并征服西戎、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
  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著名越国大夫。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
  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
  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
  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
  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
  公元前479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
  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奇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
  公元前473年,终于灭吴兴越。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
  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
  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
  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
  ”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在经营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响着后人,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范蠡评赞
  □王建中
  范蠡的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勋卓著,应该引起重视。
  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值得加以总结。
  他的后半生是非常坎坷的,大致经历了“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耕畜”、货物“交易”。
  也就是辞职下海、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弃农经商四个阶段。
  其中,第四阶段是其资产由“十万”到“千金”,再到“巨万”的重要积累阶段。
  这一阶段,不仅需要与传统的“贱商”、“抑商”观念大胆地挑战,而且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经商理论与实践。
  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范蠡顺流划桨,率先驶向了改制的彼岸。
  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
  倘若还有其他什么可景仰的,那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所评价的:“富好行其德者也。”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张骞,字子文(?~公元前114年),西汉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
  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方城县博望镇。
  汉初,匈奴屡犯中原,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率百余人前往西域。
  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达十年之久。
  十年中,他为匈奴人牧羊、放马、做苦工,并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
  后择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月氏。
  当时,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好东返归国。
  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录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
  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出击匈奴,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官拜太行。
  公元前114年,张骞因病去世。
  随后,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等国的副使,也陆续偕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
  从此,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往关系。
  张骞与开放
  □周家昌
  张骞担负友好使者的重任,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封闭的打通。
  “凿空”,如果用现代的词语代替,再没有用“开放”这个词更准确了。
  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
  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为张骞分封到南阳而骄傲,为张骞的精神而感动,南阳的改革开放事业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让新的丝绸之路从南阳延伸,通往世界各个地方,让南阳走向世界。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今卧龙区石桥镇)人。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后世尊其为“科圣”。
  国际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2003年,为了彰显生养他的家乡南阳,又将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自幼勤学,十六七岁时游历了峡西、洛阳,并入太学读书。
  公元100年,张衡出任南阳主簿。
  公元111年,他 *** 入京,先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公元136年出任河间相,后又拜尚书。
  张衡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创造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
  是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之一———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
  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与3.1622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
  另外,他还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鸢”、“瑞轮荚”等令人惊叹的奇巧装置。
  文学方面,张衡所撰《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
  《南都赋》以饱满热烈的感情,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赞美南阳的拳拳之心,时人争相传阅。
  艺术方面,他曾被列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为纪念张衡,南阳市在石桥镇建有张衡纪念馆。
  永恒的张衡
  □周同宾
  我曾建议,在南阳市区最显眼的地方,矗立起张衡的伟岸塑像,让这位最有资格堪称伟大的先辈作为人杰地灵的象征,作为南阳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向世界展示南阳文化魅力的形象大使,作为南阳人继往开来、再造辉煌的精神原动力。
  张衡的名字早已写在宇宙间的小行星,早已刻在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和世界都极少。
  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他几乎是南阳人可以向寰宇骄傲的惟一。
  张衡是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在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哲学思辨、文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有杰出建树,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他的根牢牢扎在故乡南阳,他的心时时牵系社稷苍生。
  从幼读诗书,宦游京师,到河间相任上上书“乞骸骨”退休,终于归葬桑梓,虽迭遭困扰,饱经忧患,他硬是实现了人生的灿烂,走出了完美的圆满。
  历史的张衡,文化的张衡,人格的张衡,思想的张衡,均可作为知识分子的百代楷模。
  当代的南阳人,更应该继承张衡的精神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他那篇用如椽大笔写出的《南都赋》,是唱给故乡的深情的赞歌、恋歌,大汉的南阳永远在这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瑰美大赋里鲜活,而且永生。
  今天,我们应当写出新的《南都赋》,不只写在纸上,更应当写在大地上。
  能如此,才不愧于张衡的后人啊!
  很多人,很多事,都速朽,而张衡却永恒。
  想,即便张衡的塑像一时不能树起,起码应该先让他矗立在南阳人的心里。
   

南阳历史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