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弘扬中国武术

2024-05-19 07:45

1. 怎样弘扬中国武术

  当然是先自己打好基础,自己都不会怎么教别人呢?
  弘扬武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开馆授徒。如今,中国武术大都以此延续,其间,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如果楼主想弘扬国术,可以去找这三个机构:
  1、精武体育会;由霍元甲创办,至今仍存在并发扬。霍元甲认为武术不应该有门派之分,因此精武体育会中有各门各派的拳师教授武功。霍元甲生前一直想融合各门各派的武功,成为一体。
  (注:霍元甲的观点和李小龙如出一辙)
  2、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协会是推动本项目运动发展,促进武术运动普及和技术水平提高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社会团体,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团体成员,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武术协会,各行业体协、高等院校、其他具有合法地位的武术社团组织以及热爱武术事业的个人组成,是武术行业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http://baike.baidu.com/view/1436152.html#7
  3、(美国)李小龙基金会;——传播截拳道
  也许楼主会很奇怪,它在美国。因为李小龙把中国武术传遍世界。截拳道的核心思想是中国道家的哲学。截拳道把武学和哲学融为一体。而且,相对于精武体育会,李小龙生前将世界上(以咏春拳为基础)各种武术其中的26种融为自己的武学,——被称为原始截拳道。
  注:李小龙将自己的武馆成为国术馆,因为他认为武术不应有门派之见,日本将空手道称为自己的国术,中国武术一样可以这么称)
  截拳道的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如果楼主想选第三条路,就要费些心思去找武馆:
  如今截拳道有两种传播方式;1、原始截拳道,2、概念截拳道
  都是从原始截拳道教起(基础都是死的,李小龙一开始也是死学,只不过学成后才可以谈变化,可以说基础是制青铜器的模,一开始要有,后来又不得不摒弃)。而概念派教完后又教其他的,原始的教完后就自学了(也可以再去入武术门派)。


  但是,弘扬武术不仅仅是学格斗,中国的武术核心不是外在的招式,而是内在的思想、精神。自古以来,国人就用各种办法观察大自然、世界,武术只是其中一种,不可拘于此,再说,你学一个东西,不学核心怎么能学好!
  因此,楼主在自己学的时候(以及教别人去学的时候),都要做好三件事:
  1、首当其冲,打好基础,没有基础,一切免谈;
  2、无论学什么,必修其思想。不知其所以然又怎么能到一定境界,不学到一定境界,怎么能弘扬呢?
  3、不可拘于套路,要注重适合自己的变化。套路不是用来照搬的,它只是把这个门派里用的招式记下来,就像个记忆库——咏春拳学里的小念头、六点半棍都是如此。

怎样弘扬中国武术

2. 为什么要弘扬中国武术?

都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么中国武术是其核心。武术,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通过武化流传,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前段时间,阿里帝国的首席马云为了弘扬中国武术参演了【攻守道】,有很多大腕参与了其中。李连杰,甄子丹,吴京等。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定义为止戈为武,即思通造化,随同而行为术。
武术的表演来源表演艺术,在电影未出现之前,主要是以舞台戏剧形式呈现。中国戏剧的前身是中国戏曲,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继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戏剧,是自元代开始、才在民间蓬勃发展起来的。
中国武术,延衍流长,流传迄今可考证史实有4200年的中华文明史,文武相承相传。然当今武门外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范围内,而忽略武术对修习者带来"消停侵袭"所达到的高度安全的核心价值,导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误解,不利于真正中国武术的修习和传播。

3. 武术文化的传承

      中华  武术  是从生活实践和军事活动中提炼而来,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华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  传统     文化   的影响与熏陶,逐渐与哲学、兵法、养生、伦理和医学等各种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欢迎阅读!
          武术文化的传承 
         武术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学习武术文化的过程中,习武者可以充分感受到东方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武术文化中饱含强烈的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使得武术文化的  教育  功能凸显,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一、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容 
         1、传承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的武术文化追求“阴阳相容,天人合一”,注重自身的修养,例如:在练习  太极拳  时,可以感受到武术文化中动静相生和刚柔并济的武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过武术练习,习武者不但可以熟练武术的动作套路,强健自身体魄,而且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体会到武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2、传承中国道德礼仪
         武术文化注重礼仪,要求习武者要有武德,即在习武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礼仪规则,例如:精湛的武艺、谦逊的品质、严明的纪律和端正的态度等。武术文化中提倡的武德可以帮助习武者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利益观念,增加习武者的修为,激发其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文化的传承 
         3、传承中国传统美学
         武术套路追求动静结合,一招一式顺势而为,节奏感和韵律感比较强,有很强的观赏性,充分体现出了传统文化中对美的理解与认知。在传承武术文化时,美学传承也不容忽视,例如:习武者可以借助武术著作,仔细揣摩武术套路中的动作招式,发挥自身的  想象力  与创造力,感受武术动作中体现的美。
          二、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作用 
         1、强健体魄、磨练意志
         习武者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力量及身体素质,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武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习武者需要将双手、眼睛、身法、步法、功力和精神的相互协调,做到彼此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并且武术套路的招式动作比较复杂,需要习武者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对提高其学习能力非常有帮助。武术学习中注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求习武者刻苦练习,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质。
         2、丰富知识,提高修养
         武术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了哲学、伦理、军事和医学等思想,其丰富内涵不但可以完善习武者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提高习武者的文化修养。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习武者的  记忆力  、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大大提高,如武术文化中注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先发制人”和“动静相生”,这些理念均是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五行八卦”的体现。同时,武术文化注重武德修为,并将其作为习武者最重要的品质,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对仁、义、礼、智、信的尊崇,武术练习过程中的调息打坐,可以调和习武者的气血,改善其身体的内循环,这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体现。
         3、发展个性,保持健康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影响习武者心理倾向、唤醒自我意识和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武术文化的过程中,习武者需要在体力、智力和技能等方面做到全情投入,认识到习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个性发展,不会在遇到困难时轻言放弃,而是敢于面对挑战,坚持自强不息。
          三、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竞技武术
         很多学校在武术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过分注重竞技武术,文化氛围淡薄,虽然学生的武术技能较高,但是文化水平却参差不齐,培养出的武术人才也千人一面,让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到武术文化的真谛,只是将武术与竞技相等同。
         2、武术内涵认识偏差
         在学校的武术教育中,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进行套路的演练,传技不传“道”的情况较为普遍,忽视了武术技击性的本质,使得学生无法领会中华武术的内涵,失去了对中华武术的兴趣,武术文化的传承自然无从谈起。
         3、习武人数逐渐减少
         竞技武术的一枝独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武术的魅力,而文化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跆拳道  ”“  瑜伽  术”和“空手道”等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分散了学习中华武术的人数,使中华武术陷入无人继承的困境。
          四、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途径 
         1、正确认知和定位武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定义、功效与作用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已经从最初的军事用途向文化教育方向转变,而现代武术的体育性质更为突出,功能也以强身健体为主。同时,武术内涵也在变化中,在弘扬传统文化时,不能将武术单纯作为体育项目,而是需要强调其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正确认知和定位武术,既要传承武术技能技巧,更要传承武术文化底蕴的精粹,从而为武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提高武术教育的质量
         武术文化的传承需要国家的重视与政策支持,明确武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将其作为常规体育项目开展与继承,以确保武术文化的顺利传承。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武术教育是武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武术教育不能单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是需要担负起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国家需要通过传统媒介,宣传武术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突出武术教育的作用,激发更多人投入到武术学习中。
         3、明确武术文化的传承内容
         一方面,教师和武术家需要秉承武术文化教育的理念,合理编制武术文化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避免武术文化的教育出现断层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武术的独特魅力,武术文化的传承自然可以实现。另一方面,在武术文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例如对年龄较小的学生,由于其活泼好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记忆力、理解力和注意力等有待提高,所以武术教师在文化教育过程中,需要以浅显武术为主,教授学生基本的武术仪态和武德等,注重讲解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从小热爱武术,对学习武术充满浓厚兴趣。
         4、培养专业的武术教师
         武术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  经验  和良好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厚的武术造诣,了解武术文化的历史与精粹,可以在武术教育中完成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培养武术教师时,需要将武术修为和武术教育相结合,切不可厚此薄彼。一方面,对武术学校和体育院校的学生,由于对武术理解和武术造诣有限,需要注重培养其武术教学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武术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并强化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能力和完善武术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教学前线的武术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武术理念的发展和武术教育的要求认识有限,教学手段和教学较为单一,需要对其进行武术新理念的再教育,使其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现代武术教育和武术文化传承的要求。
         5、扩大习武的人数

武术文化的传承

4. 如何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传统文化

承中华武术,弘扬传统文化,首先选择优秀的拳术进行宣传。
中国武术的宣传,首先要进行选择优良的拳种进行改骗,以便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适宜初学者的练习,要把传统文化的礼仪、育人思想,贯穿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以便家长、校园、社会认同,不能单一习练格斗,忽视文化。

5. 关于传统武术

技术有相似的地方,但理念不一样。 

武警擒拿术,源于传统武术,它是吸取传统擒拿之长,进行‘改良’的,一般分单纯擒拿,擒摔结合,擒打结合三种形式。它是针对军人需要而制定的‘快餐’,短期即可学会,讲究速战速决,强调最短时间控制住对方关节要害,使其丧失反抗能力,动弹不得。

传统擒拿术,招式内容繁多,所以需要投入很大精力来学习,其中名气较大的有大擒拿、小擒拿、三绝擒拿等,达大成者通常都会使用‘分筋、错骨、点穴、闭气’诸多手段,进行防卫御敌,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另对方致伤、致残、致死!正因为某些传统擒拿技法的伤害性大,所以它的普及性并不好。

关于传统武术

6. 争做武术人,发扬武术魂。

                                      彭婆小学  张琳琳
  
         武术操是将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结合在一起,以徒手操的形式,并按一定的规律分节编排的一种健身体操。
  
         练习武术操对小学生来说有许多益处。
  
         首先,练习武术可以强健体魄。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基本,练习武术操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忍耐力,锻炼记忆力,增强意志力。
  
         其次,练习武术操可以修身养性。练习武术操的学生可以更加注重礼仪,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谨记尊师重道,有利于人格的养成。
  
         再次,武术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练习武术操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武术操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最后,学习武术能够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现代社会治安不太理想,学武术不仅能让孩子体质一级棒,还能提高孩子的自我防护能力。学会自我防卫,对如今的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武术操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每一式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练习过程中,学会模仿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纠正动作,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武术操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起小学生练习武术操,大力推广武术操进入更多的学校。

7.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神

8. 中国传统武术的武之承传

 解百招不如练一技,技精不如法通,法通不如念正;念正,法通,技精,自生百招。生百招不如成一绝。铁杵成针,只须功深。求名师不如循真理,循真理不如爱同门,爱同门不如观照自身;知己、爱人、明理, 自是良师。成良师自有承传。延衍繁盛,民强国安!  武术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武德是人与人交流的水平。一.习武不分门派,只看缘分。要正确迭择适合自己的拳种。武术是追求个性化的技术。学以致用,而不是以用为学。二.世界上没有无敌的拳法,而有无敌的拳师。找到一位真正懂武术的老师来带领,不管他教什么拳,只要我们能够用得上,打得着,能够健身,也能够防身,他(她)便是我们的明师。什么是真传?真传就是师傅和徒弟教学交手实战过程中、言传身教中,把师傅的经验传给徒弟,让徒弟感同身受继承师傅的练习方法。这些真正的传承都需要长时间沉淀而得。功夫没有速成的,只有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傅和徒弟都在成长。三.学拳一定要参加实战训练,没有实战训练过的人永远还没会入门。武术本身就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武德是人与人交流的水平。        我们所学,是从教而来,而不从孝而来:教=孝+文× 教=爻+子+攴(pu)√如果我们施教,是为了使之以孝,则入歧途,达不到结果。正确的教,是“上有所施,下有所效”。言传,身教。教以学为旨。学,以臼、爻、冖、子结构。孝,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学:上面(前人)对变化(规律)的磋磨(沉淀),孩子在下面、稳定的建筑物里面,得到学习与成长。臼:臼齿,磋磨,咀嚼。爻:记录(阴阳)变化规律。文:记录(天乾入地产生生命)万物(的变化)信息。冖:稳固的洞穴。子:延续。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