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简介

2024-05-20 16:35

1.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历史,从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上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后。 1949 年学校开办电机系,于当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收有电机工程本科电力组(发电厂与动力专业)和电讯组(通信专业),二年制铁路信号专修科和铁路通讯专修科。 1950 年,著名电磁理论与天线专家任朗教授被聘任为系主任。 1952 年春,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被任命为系主任。后因全国范围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通信信号类的学科调整合并至其他院校。 1959 年,以著名电机专家姚皙明教授和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潘启敬教授为学科领头人,开办了无线电专业、计算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 1962 年又因贯彻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方针,前两专业各毕业一届学生后暂时停办。1976 年,教育重获新生,原电机系改称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曹建猷院士仍任系主任。同年,重办自动控制专业。 1978 年,在曹建猷教授和潘启敬教授的领导和组织下,重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85 年,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一分为二,成为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其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要致力于电子与信息等弱电学科建设,首任系主任为朱怀芳教授。与此同时,成立了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潘启敬教授任首任所长。 1987 年创办信息工程专业。 1993 年初又新办通信工程专业。同年,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扩建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朱怀芳教授任院长。 1994 年,学院更名为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同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并入学院。1997 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院属 4 个本科专业分别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原计算机及应用)、自动化(原自动控制)、电子信息工程(原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1998 年,学院对学科和专业布局进行了调整,在院内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自动化系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实验中心等教学组织单位。其中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于 1999 年底又分为通信工程系和电子信息工程系。 2001 年底,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并入理学院。 2002 年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又分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和软件工程系。学院于 1979 年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紧接着首批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于 1994 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点;于 1996 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点、密码学硕士点;于 1998 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点,电子信息工程硕士点;于 2000 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20 世纪 90 年代期间,学院还根据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先后成立了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工程研究所、神经网络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光通信与光器件研究所、计算机安全与通信保密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和虚拟现实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在学院发展史上,有一批对学院成长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和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专家和学者,除曹建猷院士、任朗教授、姚皙明教授、著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潘启敬教授外,还有著名信息论专家、全国 “ 五一 ” 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靳蕃教授,首任系主任、院长朱怀芳教授(任期为 1985 年 3 月至 1993 年 11 月),著名微机应用专家、第二任院长诸昌钤教授(任期为 1993 年 11 月至 1998 年 11 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三任院长范平志教授(任期为 1998 年 11 月至现在)等。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简介

2.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学成果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信息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已涉及电子信息领域的各个学科,成为国家、行业、区域和地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学历教育涵盖、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留学生(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成教,网络教育等多个层次,目前学院有各类在校学生5846名,其中博士生220人,硕士生1383人(含工程硕士83人,高师硕士46人及研究生课程工程硕士课程进修班学员144人),本科生2546人(含成人教育本科生62人,全日制网络教育本科生327人)。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研究生2000多名,本科生近6000名,毕业生遍及海内外,其中不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和骨干。

3.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85年(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学院下设五个系,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2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出研究生700余名,本科生近5000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4.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有哪些

1、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有哪些可以去学院官网上方点击打开查看【师资团队】,左边有各系链接,打开不仅有硕导博导的名字、照片,还有介绍。
2、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管理工程系,始建于1984年。学校于1993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学历教育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下设九个系,分别是会计学系、工程管理系、金融与财务学系、产业与区域经济学系、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系、市场学系、组织与战略管理系、运营管理系、理论经济学系。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教师108人,行政管理与教学辅助人员26人。教师中有教授30人,副教授50人,讲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

5.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院师资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师64人,实验技术人员16人。教授 (11人)、副教授(34人),约占教师人数的60%。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占教师人数的4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人数的85%以上。25%的教师具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院师资

6.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的教学成果

一百多年来,西南交通大学素以“治学严谨”著称。遍布全国和世界的九万余名毕业生中,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外籍院士40余名,著名 的建筑勘测设计大师3名。其中在中央军委表彰的21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中,3 名为我校校友。学校建立起了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7.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的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优质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为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她是西南交通大学按新机制运行的新型学院,学院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的西南交通大学成都总校,学院学生全部在西南交通大学成都总校校内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利于学生感受全国一流大学的学习及生活氛围;有利于百年高等学府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有利于重点大学师资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学院的介绍

8.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术研究

 学院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铁道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5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铁道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磁浮列车与磁力应用工程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校企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Rockwell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贝加莱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施耐德共建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飞思卡尔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ETAP联合实验室  专业历史沿革:1949年7月,国家在我校(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设立电机工程系。1952年,由曹建猷教授(198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等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电气运输”专业。1962年,“电气运输”专业发展为“电气化铁道供电”和“电力机车”两个专业。1981年,“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更名为“铁道电气化”专业。1985年,“电力机车”专业更名为“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1996年,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按大类培养将“铁道电气化”和“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两个专业纳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截止到2014年10月,本专业下设“轨道交通供电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城轨与磁浮交通电气化”四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年本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重点专业”项目。建设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等教学实践基地。获得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使其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并具备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可在轨道交通、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产品制造/测试、运营维护、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 轨道交通供电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程: 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接触网工程、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专业课程: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及其电气部分 电力电子与传动控制方向专业课程: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电力牵引系统与控制、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牵引电机与电器 城轨与磁浮交通电气化方向专业课程:城轨交通供电系统、城轨交通供电系统监控与保护、城轨交通牵引系统及控制、电磁悬浮与线性驱动、城轨列车网络与运行控制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大多就业于轨道交通行业和电力行业,工作在中铁五大设计院、铁路局、工程局和地铁公司等,从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牵引供电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等;工作在中国南、北车集团及动车维修基地,从事高速动车组、城轨机车车辆和重载货运列车的研发、设计、生产与维修;工作在电力行业相关的各大电力公司、电力设备制造业、电力系统设计或咨询公司等;本专业毕业生也可在相关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服务等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9.5%以上(2013届就业率达100%),30%以上的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历史沿革:本专业建设依托电气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49年7月的电机系)。 1986年,本着“培养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相配合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的最初设想,由钱清泉教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创办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并于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同期,由著名信息科学专家靳蕃教授负责创办了信息工程专业。1999年专业调整,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信息工程专业合并,发展为现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在继承优良传统和不断的教育教学改革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8年入选“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使其具有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并具备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可在轨道交通、电力系统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工程/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施工/试验、产品制造/测试、运营维护、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专业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 专业基础课程: 信息论与编码、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 第I方向专业课程(电子测控技术方向):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II方向专业课程(计算机信息处理方向):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仿真建模技术、铁路信息系统架构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就业面较为广泛,毕业生大多就业于电子信息产业与轨道交通领域相关的行业,工作在华为、长虹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公司,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软硬件研发、制造和技术支持;工作在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公司,从事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和支持;工作在中铁五大设计院、各铁路局、工程局和地铁公司等,从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等;工作在南、北车集团及动车维修基地,从事高速动车组和重载货运列车的生产与维修。本专业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6%以上,2013届就业率100%、读研率24%。毕业生可报考校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研究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