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2024-05-19 11:41

1.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2. 有哪些演员获得华语五大电影奖中国电视剧三大奖项

胡歌

3.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的介绍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由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于2005年评出,包含1905年至2004年底近百年时间段,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是中国电影史缩影的重要部分。

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的介绍

4. 有五位以上的中国英雄电影有哪些

2005年,北京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决定,选出中国电影史上5位杰出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开拓者”,并树立铜像,作永久纪念。最后,任庆泰、郑正秋、黎民伟、夏衍和袁牧之5人入选。

5. 自从有电影以来国内外的电影明星.

香港明星有周星驰 张国荣 梁朝伟 成龙 张曼玉 张学友 周润发 刘嘉玲 郑裕玲 刘德华 梅艳芳 黎明 梁家辉 毛舜君 董骠 葛民辉 巩俐 关之琳 郭富城 洪金宝 黄贯中 黄家驹 黄家强 林海峰 林子祥 刘志远 沈殿霞,王祖贤,吴孟达,吴耀汉,许冠文,叶倩文,叶世荣,曾志伟 ,岑建勋 
内地的有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

自从有电影以来国内外的电影明星.

6. 中国电影演员里谁塑造的反面人物让人觉得最坏?

陈强---黄世仁

7. 中国电影史的六个发展阶段是怎样划分的?并阐明时间划分的依据。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徐克认为,剑是兵器之王,象征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神,剑中蕴涵着侠义的风度和修养,并且有一种浪漫荡漾在其中,无论在攻击时和防守时,你会发现那其中藏有哲学。关于剑,徐克认为有很多内容可以发展,一招一势让人们重新认识剑,剑不仅仅是一个打斗的工具,它应该有七种精神,有七种颜色。

  虽然《七剑》一直被称为2005年最受期待的香港电影。但是,一部《琴魔》日前在香港试映后,有抢走《七剑》的风头的趋势。《琴魔》是一部古装武术动作片,耗资数千万,光道具“天音琴魔”就花费了10万以上。业内人士评论,《七剑》和《琴魔》这两部动作片的竞争,将带动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4.4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互存互进

  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武术的源泉。武术的全球化宣传与推广离不开中国电影。在《定军山》成功拍摄之后100年的中国电影风风雨雨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武术发展互存互进。

  20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使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形成了一个中国功夫的热潮。

  80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掀起了全国的武术浪潮,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少林寺》及其他武术动作片放映之后的数年内,全国的武术业余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竟达到了万所之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区有100余家武术学校。其中有不乏规模较大和档次较高的武术学校。比如塔沟武校的习武学生超过了万人等。同时,全球的武术热也再一次升起。

  2001年获得奥斯卡4项大奖的武术动作片《卧虎藏龙》,无论在全球电影界的影响力、票房收入的市场因素,还是在中国电影和中国武术的宣传与推广,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100年中,武术动作片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仅仅有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扩大电影的市场效应的作用,而且更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宏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宣传,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认识中国。如奥斯卡、如嘎那、东京电影节等等是中国影片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再如电影《霍元甲》的放映,使无数国人为之倾倒,从而使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

  中国电影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武术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源泉。两者的互存互进将永远延续下去。

  5 结语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和技击价值,同时更富于娱乐价值。电影正是反映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一个体现,而武术动作电影又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术能够与电影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中国电影史的六个发展阶段是怎样划分的?并阐明时间划分的依据。

8. 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有明星的?

应该是20世纪初,电影兴起。
介绍几位那时的明星。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