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800字观电视剧《冰与火的青春》有感高中

2024-05-19 05:46

1. 作文800字观电视剧《冰与火的青春》有感高中

像是一阵风拂过我的脸颊,这个暑假又是那么亲切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在我很努力很努力的把学校布置给我们的暑期作业提前完成后,我默默在打算之后的快活生活:想着去舟山看看海,交一个笔友
奈何天公不作美。这几天该是盛夏,可我们却一反常态穿了件短袖外面再套上一件带绒的长袖(我们真的不打算过冬)。我试探着问我在玩手机的姐姐:为什么今年暑假这么冷。她一手把我按在床上然后钻进了被窝另一手去拿刚放下的手机。难道真的要像同学转发的说说那样:我们熬过了那个冬天,却冻死在这个夏天。
好吧,下雨了,干净。
如果没有干,何以净?
想想我这美好的青春。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怎能畏缩在家里?想起学校还有个活动说什么帮助别人。那正好我可以乘着雨天帮助清洁工解决马路上的传单问题。
一想起湿哒哒的路上还粘着传单,我浑身难受。我立刻跟姐姐说了我的目的,找出一把断了的尺,领着个垃圾袋穿了件雨衣出门了。毕竟是雨天交通隐患不容忽视,我挑了条车流量还算少的路。
我蹲在地上用尺刮着粘在地上的传单,身上渐渐冒汗了,我脱掉了外套放在一旁的商店,路上行人来往不免有些人一直伫立看着我我脸上更是发烫,心想撕完这张我就走。可我终究是没有,能帮工人一些是一些。
刚开始我的背都直不起来,我看看天黑压压的估计雨会越下越大,我便认了垃圾拿回外套赶忙回到家里。还好雷声什么的都是我到家之后的事。
我的青春会冰会火,我要在我最美的年华做最美的事情!

作文800字观电视剧《冰与火的青春》有感高中

2. 观党史纪录片有感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笔者信手列举出以下有趣的变化,从中可见一斑。当然生活五彩缤纷,变化远不止这几个镜头,相信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大串。 

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 

三人两个卫生间。以前整座楼才一个公用厕所,早上起来排队倒马桶是城市一道风景。现在家家有卫生间还不满足,有的还在主人卧室里再装修一个卫生间。 

一家两台大彩电。有的一家还不止两台,免得一家人争频道。 

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 

出门跟着轮子转。以车代步�0�8绯上质担 簧偃思一褂涤辛怂郊页怠? 

电话装在兜里边。移动电话已不是“大款”身份的象征,连收破烂的蹬三轮车的也有手机,而且款式越来越小巧玲珑,不必专门提个“大哥大”包,只要装在衣服兜里即可。 

衣着越来越大胆。现在无论男女老少,什么样的奇装异服都敢穿着“招摇过市”。 

奶奶也把婚纱穿。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补拍婚纱照。 

客人来了不做饭。以前家庭主妇最头疼的是家里来客,要买洗烧,忙活大半天还怕招待不周。现在招待客人往往是上饭店,差的也上“大排档”。在家也可以,只需一个电话,热菜便会送上门。 

除夕围炉上酒店。千百年来除夕之夜都是回家吃团圆饭,如今除夕之夜各大酒家爆满,还要提前订桌呢。 

退休大妈会“操盘”。退休老人炒股票的不在少数,有的还成了高手老手,讲起来一套一套的。当然实践中也是“被套”的占多。 

男女征婚“网”上见。传统的“媒婆”已失业,婚姻介绍所应运而生,报刊上征婚启事铺天盖地,近来干脆在电视上、互联网上“推销”自己。 婚前先把“合同”签。现在的年轻人又浪漫又实在,既有鲜花、美酒、烛光晚餐,又有AA制甚至“财产公证”等等,以防日后不测。 

买车买房敢贷款。超前消费就是超前享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所以贷款买房买车行情看涨。 

大学毕业自己干。以前上了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就有了终身的“铁饭碗”。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改变,现在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连单位都不找,干脆自己当起“小老板”。 

休闲花钱买流汗。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买流汗方兴未艾,双休日各运动场馆挤满了人,不少人还买了“月票”。 

高雅音乐露天演。被称为“阳春白雪”的高雅音乐开始走进普通市民中,近年厦门等城市每周都举办高雅音乐露天演奏会。 

走出国门看新鲜。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时尚,很多人还开始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开洋荤。 

老头老太舞翩跹。当年最反对男男女女搂搂抱抱的老人,现在舞跳得最欢,天一亮就花枝招展到公园扭起来了。 

男人也进美容院。连男人都讲究起化妆美容来了,女人就不必说了 
回答者: 小小蜗蜗牛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22 17:15

 
革开放三十周年变化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者和思想推动者,同时也是这段历史最敏锐的审视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厉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对于民营经济,厉以宁指出,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就业问题是谁帮助解决得最多?是民营企业,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我们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可以说,能认识到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3. 观《英雄纪录片》有感

纪录片《英雄》中的一幕令人难以忘记:黄继光向敌人的枪口扑去,两手抓住枪管,用他那已受伤的胸膛,死死地堵住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声变得沉闷了……他才22岁呀!看到这我被黄继光危急时刻的忘我勇敢所感动,年纪轻轻的他本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本着“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变成了天空中伟大的灵魂……
就在我发呆时,电视中传来了“为黄继光报仇”的吼声,这吼声中又有无数人倒下,黄继光在危急时刻的一堵,让战士们热血沸腾,满腔怒火化作动力,仅用十几分钟歼灭了敌人1200多名!这又是危急时刻体现出来的另一种力量——团结协作。
看着电视,我不禁问自己——你有黄继光的勇敢无畏吗?你有战士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幼儿园时,我从滑梯上摔下来,那钻心的疼。让我哇哇大哭……此时此刻,勇敢离我是多么的远,惊慌失措中我少了一分沉着冷静……
现在,我明白了,我们在危急时刻应沉着应对。不能听天由命,像一株小草随风摇曳,黄继光如果没有沉着冷静,他就不能堵住枪口,没有战友的团结协作,黄继光的牺牲也白费。危急时刻我们应做到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团结协作……

观《英雄纪录片》有感

4. 观杜甫纪录片的观后感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寒门出贤士.”在戏剧舞台上,我们见多了吕蒙正、邹应龙这样少年孤贫而终成大器的人.因为读书读的好,为人正派,他们总
能得到美貌而富有的千金小姐的眷顾,而终究又金榜提名,在连捡块抹布都要用兰花指的极精致化的舞台上,你看不到饥饿、贫穷的可怕,而每读到杜甫的作品,我
总是感到困顿两个字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的扼住杜甫的咽喉.
不管是作家还是诗人,他们都是用两条腿走路的:一是生活,另一条是对生活的思考.“走进杜甫,犹如走进一座大山”,每当隔一段时间再读杜甫的诗,少了崇拜的热情,多了几分冷静;少了热血沸腾,多了一分莫名的悲哀.
红烧是一道杂文,涮火锅恰如随笔,烂炖的大锅中当然是长篇小说.那么清炒是一盘诗.杜甫的诗犹如在烈火中,在灼热的炊具中翻来覆去,清清淡淡.正因为如此,才使杜甫的躯体乃至整个心灵都细腻起来:他想到的不只是自己,更多的是百姓.
面对这样一个勇士,我在也不能说什么了,我不想高唱他是多么伟大,多么的忧国忧民.因为这样一哄而上,读了会让人很烦腻.文学创造上的雷同与平庸,也是一种资源危机.
然而他还是死了,死在了那个跟他的生命与信念一脉相承的时代.那个寒门贤士注定饱受煎熬的时代,这个未仍将从他的笔下汲取奋进的力量,这也可以慰藉作家苦难的心灵.也许这就是他最终极的人生,尽管不算圆满.
简评 
本文堪称短小精悍,文中精品.笔锋犀利而不失雅丽娴静,格调哀婉亦不失清丽.作者用她精炼的语言,完美的修辞,展示给我们她心中的杜甫是一座大山,一曲悲歌.
马学迪 
品读屋檐下的彷徨者 
46级文科实验班 商晓萌 
有句佛语说:掬水月在手.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有时可以办到根本不可能的事.同样,当我们虔诚地拜读杜甫的诗作时,一个鲜活的形象也可以很生动的跃出于面前.
杜甫不同于李白,他把自己推到一个压抑的屋檐下.背负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沉重责任感,杜甫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的描述着时代的面貌和人民内心的悲苦.
杜
甫的诗犹如大唐由盛到衰可悲历史的一面镜子折射着他不同时期的真实景观和社会生活矛盾.又如一个历史宝库,包含着浑涵汪洋、千汇万状的丰富内容.“国破山
河在,城春草木深”和“百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的忧过忧民的深衷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个惊人死不休”的鸿鹄壮志,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独特格调和精益求
精的诗艺,也铸就了这位彷徨者无数铿锵凝练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辞.于是他便成了诗中的圣人.
他的诗便是他的情感发泄,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而又无可为的无可奈何.读他的诗,俨然在接受清除心灵污垢的洗礼,高档格调的文辞、深刻压抑的真实的真实感情在读者的心中荡起一圈圈涟漪.于是人们便想起了大海的浩淼,想起了弯月的宁静,也想起了杜甫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血
雨腥风、横尸遍野、国将不国的的残酷现实和他忠效国家,利国利民的凌云壮志南辕北辙相去甚远.眼巴巴的望着望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无可奈何的抚摸着早已裂
碎的心,轻拢一下疯狂缠住眼的发丝,他在彷徨,也许在痉挛,他意识自己到在退却,但他已经没有勇气像鲁迅那样去呐喊,于是他只能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留给
后人一篇篇“诗史”.
杜甫的人格魅力便得到了更艰难的提纯,直升一个令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境界.在“敢辞茅苇漏”时,却能“已喜禾黍高”,在“吁嗟乎苍生,稼墙不可救”时,要“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贯古玉今的文人墨客中又有几人欤?
于是人们便同情起杜甫灰色黯淡的人生.在此,我只想引用一句“志人幽士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志比天高,才高八斗的杜甫生在现在也许好些罢.

5. 观纪录片苦难辉煌3有感

观有感
   ----- 怀着崇敬的心,尽情的读完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对于出生和成长都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就好比一部中国近代史的再现!金一南教授用全书详细解读了中国共产党从红色革命的苦难到廿十世纪的辉煌,从东亚病夫到崛起的中国龙,以革命为起点,从苦难最终走向辉煌!于是冰心写出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世纪初的东方,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这四大力量,在中国大地斗智斗勇,展开了半个世纪的生死狙击战。连国际共产都没想到中国会出来个毛泽东,他领导的以工农子弟为主体的红军在腹背受敌的绝地苏区三次成功反围剿,力挽由国际共产人李德和博古指挥的反国民党围剿连连惨败的局面。打出了毛泽东军事路线,中国共产党得以独立自主。举世震惊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漫漫行军路,就连我国人民最崇敬的伟大领导人周恩来,也是在病魔折磨下千难万险地被抬出的草地,这种真正活着被人们记在脑子里,死后被人们刻在心上的英雄,永远将流芳百世!其间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如浴火凤凰!困境即是赐予,从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最深沉的苦难,也是最辉煌的开始。书中还有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谱写出动人的一部从苦难到辉煌的光辉历史,他们的英勇事迹已载入史册,他们的意志已被我们承传,他们的热血也不会白流。
  金一南教授书中也大篇幅的写了蒋介石和他的八大金刚。蒋至死都在念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个一生勤俭,爱才如命的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人却没有宽大的胸襟去包容自己的手下,却一味的用金钱去讨好追随者们,也许这也是他失败的一大诱因吧?导致他最终终老他乡!我非常崇敬蒋的八大金刚,个个都成为了一代名将,特别是压轴金刚陈诚的军事素养和个人才能直至今日都被后人所推崇。虽然他们气盖云天和英勇骁战却最终也败北红军。只是站在那个时代点上,孰是孰非呢? 
  我们从书中读到了那一个时代的那代人的精神,早已抒写成一个符号,定格在了历史的天空!无论是哪一方,在他们终其一生中,殊途虽未同归,但历史有交叉点就有共同点,每一方领导人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毕生的才华和奉献出了自己终生的热血。金一南教授在书中记录的一个个风云人物,他们的赫赫战绩,他们的成与败已随日月流逝,但他们那种为革命事业终其一生的精神为全世界瞻仰。一代伟人的功与过,早已盖棺定论,每一个事件都是历史的烙记,历史不会改写,每一个人物都深深刻在历史长河中,流传千古。
  观沧海浮沉,拔历史云雾。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让勇锐盖过层弱,进取压倒苟安。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廿十一世纪的我们,在革命先辈们遗下的辉煌战果中,在我们吸收历史丰富营养的同时,我们也在更加努力工作, 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上的对垒及在军事上遥遥领先的美国,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观纪录片苦难辉煌3有感

6. 观《萧红》有感800字作文纪录片

3月8日萧红在全国公映,在网上看到消息就决定去看。20多岁时读了萧红的作品,很喜欢她的文字,深重的苦难在她的笔下居然还有幽默的气息,字里行间透出她是个细腻而倔强的女人。后来断续读了一些文坛轶事,很为她和萧军的分手惋惜,萧军是救过她命的人,并在一个女人不可能被爱上时爱上她,这感情应该没有功利,为什么是这么个结局?
     电影的着力点是萧红的感情生活,从她逃婚开始。鲁迅说过娜拉出走后,要么回来要么堕落,自由是美好的但钱也是重要的,在女性没有过多选择的时代,似乎只能有一条路:认命。萧红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五四”的新风毕竟已经吹来,她毕竟还可以卖文为生,时代给了她这个机会,所以她不想认命,但那个时代给的还不够多,反观与萧红同时代的才女们,又有几个不是坎坷一生是非不断。萧红说:我认为上帝对女人最大的不公是妊娠和生育。为了读书她委身给未婚夫,但书没读成却发现自己怀孕了,身无分文被抛弃,差点被卖去妓院。她和端木蕻良结婚时,怀着萧军的孩子,在日军占领的武汉,端木抛下她撤去了重庆,在战火纷飞中她一个人逃难引产。所以她说:死了又怎样,女性的羽翼是沉重的,女性的天空是稀薄的。站在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不是腹中的孩子,处境要简单多了,她确实可以身轻如燕,独自上路,不寻求依靠也不必为被抛弃那么痛苦。但孩子是她一个人的吗?写到这儿,我不想谴责男性也不想说社会上的有色眼光,只是真正从内心感谢现代技术,女性啊,变得聪明和博学吧,那是真正的爱自己,对自己对社会负责。
     听说许鞍华正在拍描写萧红的另一部电影《黄金时代》,不知道是怎样的视角,霍建起导演说选取感情生活作为这部影片视角可以引起大众的共鸣,我认为此话没什么依据。不了解那个时代,不知道她的作品,不同情她的经历,不生为自力自强的女性,共鸣?不骂她才怪!千万不要以为时代已经进步到能完全认可一个女人对自由的向往对感情的选择。她短短31岁的人生,与四个男人有感情纠葛,未婚夫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她著作的版权分给了萧军和骆宾基。在她死后,后三个人还在因为她恩恩怨怨着。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和她都属当时的东北作家群,时代证明, 四个人中萧红的文学成就最高,作品影响力最大,就这一点而言,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都爱上了她,不管是她怀着别人孩子时、还是她贫病交加时、还是她生命垂危时,就这一点而言,生为女性也足以自豪。但是汪恩甲旧时代男人对女性的一贯作派,萧军身为男人的男权思想,端木的自私冷漠都让有着女性觉醒意识的萧红无法承受,最终导致她不甘地死去。骆宾基陪伴了她临死前的44天,在她死后写了《萧红小传》。在传记中,他表达了对萧红的爱和对端木的谴责。所以有人说,骆宾基对端木把这个快死女人的沉重负担转稼给他出离愤怒,才会有这样的话,是在利用已经死去的萧红。电影美化了所有的感情,没有直接拍出萧军殴打萧红,没有拍出端木对萧红的嫌弃,没有拍出骆宾基的抱怨。也对,实在是不能太写实了,不然是真得冷入骨髓了,对全体男性的人性都是拷问了。除了骆宾基,我真得好奇另个两位作家对萧红的真实感受,没有看见过这方面多余的文字。
  还是说一说萧红的作品吧,毕竟她是因为她的文字被时代记住的。她是少有的直面最底层东北人民生死挣扎真相的作家,有评论家在“作家”两字前面加上“女” 字,我认为不必,因为只要你看过她的《呼兰河传》、《生死场》,你会发现她的视角和描写的深度,在同时代男性作家中也数不到几个。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小说的风格和写法,没有孰优孰劣端看你发掘的深度、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对人性的认识。评论家说萧红的小说象散文,散文象小说,所以萧军说萧红的小说结构并不严密,一直不认为她比自己写得好。现在看来,一切不用争论,对作家最大的肯定是作品的传世。萧红和萧军分手一方面是因为萧军的不忠,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在思想意识上有分歧,萧红本能反感战争,所以当时就有人认为她偏离了抗战的主旋律。应该庆幸她没有跟着萧军去延安,以她的个性和她的作品风格,她的遭遇不会比萧军好,成为另一个丁玲只会更可悲。
  最常见的说法是性格决定命运,但人终究是时代的产物,萧红在我们的时代不用逃婚不用逃难(世界上很多女性还没有这样的权利),但是她就真会幸福吗,不用面对世人的不解和轻视吗?人民日报微博在“三八节”快结束发了这么一段文字:[你好,明天],“三八节” 过去,手中的鲜花余香渐淡,耳边的祝福归于沉寂,我们又要面对女博士求职时的不公,妇女就业中的歧视,以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怨艾。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进。而这永恒的女性仍需通过不断得解放实现自己。需明天的他仍然爱心沛然,愿明天的她终于拥有世界。这愿望是萧红们在看不清明天时努力的方向,也是一代代女性的追求的目标,我们不要孤独地走也拒绝卑微地活。

7. 观纪录片《花朵》有感作文

革命烈士有着崇高的精神,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读书,为建设祖国而努力,不辜负先辈的期盼!

观纪录片《花朵》有感作文

8. 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

[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央视2台电视片《金砖之国》的印度篇前天晚看了,整体上感觉它像一精美的艺术品,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记录片了,它深刻的展示了印度的历史政治人文宗教,让许多故事浓缩在一小时中。解说员低沉柔和的声音似钟声掠过古老的大地,音乐插曲的节奏板点从容悠扬,舒展着人间的悲喜之情,镜头有时拉到500米的高度,观众乘着歌声的翅膀立天地之间。 对尼赫鲁、甘地等人的配图解说,让我对人物接近了解---此前的印度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个蒙着面纱的人。“不可思议”是该篇1的题目,自然让观众发现了该国的不可思议之处——节约和信仰自由好像是人的灵魂的基本要求。 河流污染现在在整个亚洲比较明显,印度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他们的圣水恒河上泛起的黄色污染带---无论是好是坏,节目就像父亲给孩子讲的故事那样真实和悠远。 就国土面积而言,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密集了(12亿),而且好像集中在沿河地带;想象中,如果到印度旅游,会否产生水泄不通和拥挤的感觉,观后感《纪录片《金砖之国》观后感》。印度人以素食为主——这样我觉得蛮好的,这样翔实的介绍让人对该国产生了亲切感。虽然记忆中60年代印度在中国边境搞冲突袭扰----但千百年的沧桑时光里中印关系总体是平和的,这也许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或因历史上印度自身一直没有完全地统一过(这点影片有提示)。 种姓制度是愚昧落后的,在外国留学过的部分印度人意识到了这点,而现代化又使种姓制度有所淡化——听到这种介绍让人感觉到社会还是会进步的。电视介绍了印度人心目中低种姓的英雄----那个名字比较难记,不过给人印象深刻。无论是种姓制度,还是家族世袭,亚洲各国大多保留着一些封建的东西。 昨晚的又一集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印度,就是新的国策和经济建设,印度全球化的魄力和发展程度,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它国际化强的企业主要是IT业。而中国的制造业更强,比如机械、纺织、矿山、汽车家电等,也许中国人觉得制造业更有分量吧。 《金砖之国》的摄影艺术好,摄影是有文化底蕴的,该电视看后我想我应该购买该片的影碟,像保存邮票那样保存起来。《金砖之国》的风格很有特色,它在轻松的介绍中,实际的掂量了一些我们应该取舍的东西,让我们像幽灵似的进入这些金砖之国,触摸它们宝贵的东西,看历史风云画下的色彩之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