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当下——21天静心营记录(第十七篇)

2024-05-18 21:52

1. 安住当下——21天静心营记录(第十七篇)

这次参加千岛湖龙川湾国际禅修中心高心灵书院的静心营的学员中,有一位学员年纪很轻,和他一起同行的还有一位学长。为了更好静心,减少外缘,我都没有正眼看过他们,所以开始几天我还以为他们俩年纪相仿,应该都年纪不大,因为他们都穿着都很时尚颜色鲜艳的冲锋衣,身材都很清瘦。
  
 我甚至以为他们是来自东南亚某个国家的和尚,他们都光头呢!甚至其中一位每天都把秋衣帽子戴在头上,好像特别怕冷,还对什么都很好奇。
  
 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在餐厅跳禅舞,他们两个人在背后议论,说着我听不太懂的话,这就让我更是觉得他们来自异邦。
  
 我一直跟随心媚老师学习中道禅舞,每周两次网课,我基本都没落下过,堂堂课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我觉得真诚真心学习,才会有所收获。
  
 刚开始跟着老师学习的时候,我单腿站不稳,摇摇晃晃,这让我对禅舞有了进一步认识,不是简单做些动作,跟着音乐跳而已,要想跳好禅舞还真不容易,这可非一日之功呢!
  
 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体还算灵活,我做瑜伽有十多年了,天天都做瑜伽,有这样基本功,我自信满满。但实际跳下来,并非如此。
  
 既然如此,我就老老实实跟随老师学,堂堂不落,不论多简单的动作,我都不轻视,觉得会了,就不做,而是简单动作认真做,反复做,天天做,按时交作业,慢慢地我能站稳了,可以自如旋转了,手脚动作也协调了。
  
 这让我信心大增,同学们和老师都说我进步最大,大家鼓励给了我更大的动力,也使我认识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告诉我们: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我理解老子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骄傲自大。不论是万丈高楼,还是千里之行,都是从无开始的。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能够做到谦虚,低调,不张扬,但当我们有了成绩的时候,我们还能保持这样的心态吗?
  
 一般人就会骄傲了,觉得我都盖起了高楼,我已经行万里路了,就开始自满甚至炫耀了,最初的初心也也丢了,那离失败就不远了。所以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在这一章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心态是,不要觉得我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我的努力的结果。要认识到,能取得成就,还有其他各种因素促成,老子让我们看到万丈高楼下面要有大地的支撑,千里之行也是由双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要有感恩之心,不能偏执地把功劳成果都归为己有,而狂妄自大。如果没有感恩之心,也会最终导致失败。所以老子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在禅舞的学习上,我就是保持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心态,这让我越学越开心,越来越进步。也收获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的朋友看到我发到禅舞群中的作业,就加我微信,探讨学习禅舞的经验和体会。当问到你是怎么跳的这么有感觉时,我就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她们,很简单呀!认认真真跟老师学,就能跳好。
  
 禅舞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在不知不觉中就疏通了气血,打通了经脉,无形中就调整了身体,从而获得健康。
  
 一位同学,今年已经六十九年了,刚开始跟随老师学的时候,手臂都举不到头顶,半个月下来,都可以伸直了。她开心的喜悦也感染了我,我真为她高兴。
  
 禅舞就这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所以我有点不情愿地放下三周的学习,开参加静心营。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有得有失,拿得起放得下才行。
  
 临行前,我特别模仿了老师的一套动作。虽然老师说老师教的是方法,而不是跟她跳一摸一样的动作,但是我觉得就像学书法一样,开始要有临摹的过程,慢慢地才会有所发挥和创造。所以在跟随老师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也一板一眼地跟随老师动作,反复练习一个动作,一套动作,这是我的自创的方法。
  
 所以有时间,我就旁若无人地跳一段,尤其是刚开始几天,心还没有完全静下来,觉得时间没法难打发,跳的时候就多一些。
  
 我习惯在晚餐后,走过幽静的木板栈道,来到餐厅对面的山边小路,跳禅舞。这条小路两旁,长着高大的树木,所以显得特别清幽宁静,这时候也很少有人走过,我就对着慢慢落山的夕阳,看着夜幕一点点落下,笼罩着群山,笼罩着那山间的书院,也一点点地把这小路笼罩在沉沉的夜色里。当对面的餐厅灯越来越亮了,我也该回去了。
  
 慢慢地,随着课程的深入,随着读大自然这部无字天书的深入,不知不觉️我也发现我跳禅舞的次数少了,那也随其自然吧!
  
 我发现渐渐地,就算不说话不交流,甚至没有眼光对视,和学员们变得越来越亲近了,仿佛是熟悉的老朋友,亲密无间的家人,好像语言也是多余的,甚至眼神交流也是多余的。你对每一个人似乎都很熟悉,都很了解了。
  
 那对被我看作来自“异邦”的学长,原来年纪差别很大,不像是哥俩,倒像是父子。儿子上过几堂课后,几天出来禅堂了,爸爸有时候会和儿子交流,但都是平等尊重的,我没有因为儿子逃课而过多责备,甚至生气,更不会影响自己学习的心态。
  
 有一次,上课的罄声响起,儿子站在屋檐下,父亲看着他,用眼神示意要去上课吗?儿子摇摇头,既没有被逼迫的气恼,也没有不上课的惭愧,就是那样坦然,自然而然地用信赖的眼光看着父亲,摇摇头。父亲也只是发出邀请,没有被拒绝的沮丧失落,同样信任地点点头,毫无责怪之意。
  
 看到这一幕,虽然只是一霎那,但却定格在我的心里。他们之间交流的方式,表达出的情感,深深感动了我。这不是老子说说的“道”的体现吗?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这就是道的德行啊!道化育万物,万物之母,却不会要你听我的,大声说我是你的恩人,你要感恩戴德,服从我!道不是这样的,他就是默默付出守候,无怨无悔,给予无限的尊重和自由。
  
 我曾经也目睹过其他父子来参加禅修的情景。儿子对静坐在禅堂表示抗议,要求到外面看书。院长也只好尊重他的选择,可父亲却放不下儿子。一下课,马上奔出禅堂,用焦急的眼色四处寻找着儿子的身影,看到儿子了,就长出一口气,才定下心来。
  
 儿子刚开始在禅堂外的石碾上看书,阳光渐渐强起来,就挪到餐厅里,再后来随着天气转暖,就在栈道上的草棚下读书。
  
 爸爸的心也随着儿子的位置变动而变动着,看不到儿子身影的时候,焦急无助,看到了就如释重负。爸爸负责清扫木板栈道上的树叶,我看到父亲在清扫儿子读书的草棚时,特别的小心翼翼,每个角落都清理的干干净净。父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关心,一览无余。
  
 一天一天过去,儿子读完一本书又一本书。父亲却越来越不安了,终于有一天中午,父亲带着儿子走进了上山的小路,他们显然不想打扰到别人,特别压低着声音,都在克制着。但大山还是太寂静了,谈话声还是透过山谷传了过来。
  
 父亲问:“你什么时候才能进禅堂?”
  
 儿子回答:“等我把所有书看完了。!”
  
 父亲显然很生气,因为半天没有看到他们走下山。不出所料,谈话没有起效果,儿子依旧在读书。
  
 但儿子慢慢读书有些心不在焉了,定不下心来看了。开始游荡来游荡去,有事没事就去找班主任说话,递纸条。
  
 似乎感受到,儿子有了自己是另类的感觉,这让他再也读不下书了。
  
 又过了几天,父亲又带着儿子上山了。几天后,再看不到读书的儿子了,先父亲离开了。第二天父亲也离开了,看不到了。他们终于没有坚持到禅修结束,自始至终,儿子都没有如父亲所愿,再进到禅堂学习。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出现这样一结果好像也是必然。
  
 老子在《道德经》七十四章告诉我们: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又在《道德经》四十二章这样告诉我们: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
  
 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老子反复在告诫我们,如果展现强势霸道,展现控制严厉,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这位父亲心里是那么爱儿子,可是却把这份爱化作了控制儿子,变得强势,结果儿子离自己越来越远了,最终父亲什么都得不到,叛逆的儿子还让自己伤心欲绝。
  
 两位父子关系的天壤之别,也让我认识到学习到高等智慧是多么的重要。也认识到老子这位智慧的祖先的慈悲之心,把这么宝贵的智慧留下来给后代子孙。
  
 但老子也知道,能真正明白他所说的话到人,却是实在太少太少了,所以感叹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对来自异邦的父子,其真实身份是在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上才大白天下。
  
 原来他们来自海南,他们的衣服都是大家捐赠来的,他们把能穿的厚衣服都穿在身上了。难怪这些奇装异服让我浮想联翩呢!差点把他们当成外星人。
  
 而他们也不是父子,但堪比父子。儿子是一位流浪儿,在流浪的时候被父亲收养下来。儿子的母亲精神有障碍,不能做饭,父亲又要工作,不得已很小的时候,家里三口人的饭都是儿子来做。
  
 领养父亲曾经亲自来到孩子的家乡,看望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对待儿子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他。
  
 无论儿子做的饭怎样,干了稀了,焦了糊了,父亲从不责怪,都是满心欢喜地吃下去。
  
 领养父亲充满感情地说:“我这才看到什么是无条件,无所求的爱。”
  
 我这才明白了,为什么这对父子的交流这么让我感动了,他们之间️展现的不也是无条件的爱吗?!不是尊重吗?!没有强势霸道,只有信任信赖。
  
 父亲说,大家都很关心儿子,送儿子很多好吃的,儿子就今天一块饼干,明天一块糖地就给我吃。
  
 我也看到一幕,在上户外禅课时,儿子不但把自己的毛毯和泡沫垫拿到平台上,还把父亲的毛毯和泡沫垫也一起拿过来了,无言的支持和爱一览无余。
  
 而大家也都非常喜欢这位小学弟,虽然他没有总去禅堂上课,可没有闲呆着,也没有睡大觉,而是默默地在剪做洗衣液所用的原料无患子。
  
 书院所用的洗衣服洗碗的洗涤液都是自制的,用无患子树上所结的籽制成的。
  
 秋天把一颗颗透明的桂圆大小的无患子捡回来,然后用剪刀从中间剪开,去掉中间的黑色核,把外面的透明的果皮用大锅熬煮后装瓶就成了洗衣液和洗洁精,干净无毒,也不污染环境。
  
 禅堂里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剪好的无患子皮和黑色的果核,旁边摆放着一大袋子的还没有处理的无患子。
  
 这位小师弟就把剪无患子的工作承包下来了,我们上课时他在剪,我们下课了他还在剪,开始坐在书院院里的草棚下,后来马蜂多起来,围着草棚嗡嗡嗡不停,就挪到院子通向后院山谷的过道里。
  
 有一天,我从院子向山谷走去时,看到小师弟对着墙靠边坐着,前面摆了三个盆,一个盆里装着剪好的无患子皮,一个盆里装着无患子核,还有一个盆里装着无患子带出来的树枝,树叶等杂物,三个盆整整齐齐摆放着,小师弟怡然自得地慢悠悠地剪着一颗颗无患子。
  
 装无患子的袋子靠墙放着,黑色装水果的塑料箱里是从袋子里倒出来的无患子,师弟先抓一把无患子在手里,抓之前看到有杂草树叶等杂物先挑出来放在盆里,然后把清理好的无患子抓一把在手里后,用拇指和食指夹住一颗无患子,再用剪刀把它剪开,只一下子就剪开了,然后把剪开的无患子的核倒在转换果核的盆里,轻轻地啪嗒一声,一颗黑亮亮了果核就落到盆里。然后再把手心里另一颗无患子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又一个黑色果核啪嗒落了下来。
  
 这周而复始的动作很简单,但剪的人却非常认真,而且专心致志,仿佛在做着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工作。走过的人,不止是我,都被小师弟所吸引了。
  
 安住当下,心神合一,就能点石成金,能把平凡的万物都变成了神圣的瑰宝。
  
 我被深深感染了,这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在教我们如何活在当下呢!
  
 我感觉很惭愧,平时都是匆匆匆,忙忙忙,冲冲冲,只想一下子把活干好,再去干下一个活,每个活都干的焦虑不安,总是安不下心了,让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总想着要去干大事,讨厌眼下的小事。可大事没干成,小事也没干好,这就是我曾经走过的人生。
  
 小师弟仍在旁若无人地剪着无患子,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音乐,陶醉其中,也感染着我们。
  
 我的脚步也停下来,没有再往前走,冲向那远方的山谷,而是停下来,在书院的院子里,听着小师弟啪嗒啪嗒剪着无患子的声音,缓缓地走出我的一步步,一步步。
  
 心神合一,活出生命中神圣,郭永进老师的话回荡在心中。
  
 禅修也渐渐变得有滋味起来,生活也变得有滋有味,就从21天禅修开始吧!

安住当下——21天静心营记录(第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