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和流动性陷阱?

2024-05-18 18:57

1. 如何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和流动性陷阱?

OP的思路很正确!只是有一小点,人们会保留/放弃货币不是因为预期。流动性陷阱的定义也要稍许复杂一点点~
我默默的从头开始说起哈= =
流动性偏好理论 【以下货币,除非另注,一律指现金】
我们用M来表示货币供给量,用P来表示市场价格水平的话,并且管M/P叫做实际货币余额。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是假设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有:
在这个公式中,M是由某国的中央银行决定的,P不变是因为这是在短期内。这也就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是给定的,同时不受利率的影响。
那从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来看呢?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影响人们手中会持有多少货币,因为利息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为货币没有利息,所以我选择持有货币就相当于我放弃了某种有利率的金融产品/存款。于是人们在利率高的时候会选择减少货币持有量。我们可以把这个关系写做:
当我们把这两个公式画在一个图上的时候,就会有:
这两个曲线的交点就是使货币的quantity demand和quantity supply相等的利率。
如果货币市场不处于这个平衡点,人们就会改变自己资产的构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当市场利率高于平衡点的利率时,持有很多货币的人便会把他们手中没有利率的货币换成产生利息的金融产品/存款。这些产品的卖方,比如银行,希望减少自己的支出,因此他们会降低金融产品/存款的利率。相反,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平衡点利率,也就意味着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卖出金融产品或者取款,于是银行等会提高利率来筹钱。市场上的利率会这样调整而达到平衡点时的利率。
流动性偏好的实质就是人们更加偏好最具有流动性的现金,需要利息作为“补偿”才会选择投资其它流动性弱的商品,如股票、债券等等。根据这个理论,弱流动性商品投资周期越长,利率就应该越高。
流动性陷阱 【以下货币,除非另注,一律指流通中的货币量】流动性陷阱就是利率零下线问题。如果OP的课程进度不出意外,那么你学完了流动性偏好之后就会学LM曲线,然后就学会IS-LM模型,学完之后你就会知道中央银行是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 很概括的说就是各国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而降低利率的办法就是增加货币。
于是问题出现了:当名义利率已经接近甚至为零时,这种货币政策就不起作用了。名义利率很显然是无法低于零的,否则任何人都会选择持有现金而不会借贷。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确会增加货币量,可是由于利率不可能继续降低,这些增加的货币不会对经济起任何作用。这样的话,需求和生产都会被“陷”在这个大家都选择持有现金的“流动性”的陷阱中。

如何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和流动性陷阱?

2. 流动性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的多少,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货币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但是,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低于某一点的利率,人们就不肯储蓄,而宁肯把货币保留在手中(参见图)。

3. 流动性偏好陷阱偏向哪一区域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

凯恩斯区域指的是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 古典区域 。

如果出现一种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内涵不同:

流动性陷阱这个概念是描述一种经济现象,而凯恩斯区域、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均是在表述LM曲线不同的区域,其中凯恩斯区域表述的是LM曲线呈现水平状态的区域,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是指IS处置,LM水平的区域。

流动性偏好陷阱偏向哪一区域

4. 流动性偏好陷阱的介绍

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5. 流动性偏好陷阱的案例

图中,横轴OM代表货币数量L (货币的供给),纵轴Or代表利息率,L1、L2、L3代表不同的流动偏好线(货币需求曲线)。当货币数量为L1 时, 与L1相交于E1 ,决定了利息率为r1 。当货币数量增加为L2 时, 与L2相交于E2 ,决定了利息率为r2 。这时,由于货币数量从L1 增加到了L2 ,因此利息率由r1下降为r2 ,表明货币数量的增加,可以使利息率下降。但是,如果货币数量增加到了L3 ,与L3相交于E3 。这时利息率仍然是r1 。这就说明,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当利息率降低到一定点后,无论货币供给如何增加,利息率再也不能下降了。在流动偏好线上的 以后便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陷阱的案例

6. 流动偏好陷阱

举个例子,你自己的投机需求是100元,这100元也就是你为投机需求而准备的。在你预测债券价格上升时,这100元是你为投机需求而准备的。在你预测债券价格下降时,这100元照样是你为投机而准备的。这后一句话为什么正确,就在于这100元是你为投机而”准备“的,并不是你”真的,实际“就要去买的。

这个“投机需求”你不能理解为  “为投机而实际花出去的钱”  ,而要理解成“为投机而准备的钱”
当预期债券价格下降时,“为投机而实际花出去的钱”是减少的,但是,  “为投机而准备的钱”却增加了。 因为大家的    “为投机而准备的钱(即投机需求)”       没法买债券而只能留在手中,更甚者要卖出去一些债券,那么   “为投机而准备的钱(即投机需求)“ 就增大了。

7. 流动偏好陷阱暗示什么?

流动偏好陷阱暗示:货币政策在这一范围内无效。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想货币供应量增加(假定货币需求不变),那么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

流动偏好陷阱暗示什么?

8. 简述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

答:简述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     
一、根据货币需求理论,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也就是说,当人们没有用有利息的债券来持有财富时,就失去了本来可以赚到的利息。    
二、利率下降会导致投机性货币增加。     
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即意味着生息债券的价格已经很高,存在极大下跌的风险。    

三、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转换成其他经济媒介的难易程度最低。    
人们会依据流动性偏好(也被称为货币需求)的3种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选择持有货币,以及时地转换成其他物品和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