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在研项目

2024-05-09 05:38

1.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在研项目

 研究所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1项,国家攀登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7项。以下列出在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在研项目

2.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科研项目

数学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它方向。承担的科研项目不仅包括像863、973这样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的重点研究项目,还承担部分面上项目。以下是数学所正在承担的各类在研的科研项目,按类排列。国家级研究项目863计划子项知识制导的需求工程技术研究(金芝2006.12-2008.12)863主持智能感知与先进计算机技术(金芝2006.12-2008.12)十五攻关专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挖掘方法研究(高全泉(参加)2005.10-2006.12)973子项目基于知识的网构软件需求建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金芝陆汝钤韦梓楚张松懋杨晓光等2003.06-2006.09)973子项目现代分析(杨乐王跃飞周向宇李树杰等2000.10-2005.10)973子项目变分理论与几何分析(丁伟岳李嘉禹等20000.10-2005.10)973子项目数论与代数几何(贾朝华孙笑涛(参加),清华大学主持,2000.10-2005.10)973子项目群与代数的表示论(席南华(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主持,2000.10-2005.10)973子项目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吉敏肖玲王友德(参加),复旦大学主持,2000.10-2005.10)973子项目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丁彦恒尚在久(参加),南京大学主持2000.10-2005.10)863子项目基于领域建模理的需求工程(金芝陆汝钤韦梓楚陈刚易利军徐东李颖2001.10-2003.12)973子项目动力系统的理论与计算(郑志明宁书城(参加)1999.01-2003.12)973子项目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失稳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实时综合稳定域及可视化)(井竹君王兰宇(参加)1999.05-2003.05)973子项目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理论与高性能软件(陆维明(参加)1999.05-2003.05)863-306-ZT02-基于本体论的领域分析,领域建模和需求获取(金芝陆汝钤张松懋(参加)1998.08-2000.08)攀登项目动力系统几何算法定性研究(尚在久(参加)1997-2000)

3. 中科院2017年部署了哪些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将在2017年斥资1.9亿元,率先在农林科技、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和高技术等4个方向部署11个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说,这11个重大项目都围绕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服务领域,有望通过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推广,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其中一项是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5G芯片产业化,拟用18个月时间,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芯片和网络关键技术创新链。比如5G芯片目标是“完成五六款射频前端和基带芯片和网络核心技术产品化开发与应用验证”,与广东省共建“下一代通信芯片产业创新平台”,与中兴、烽火、大唐等企业形成产业联盟。

中科院2017年部署了哪些重大项目?

4. 中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项目是什麽

蛋白质、纳米、量子调控、生殖与发育
这几天“LIGO实验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占满了各大媒体及移动信息平台。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又一个里程碑,其重大意义不必赘言。在庆祝这一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仔细检视一番,发现是美国科学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LIGO及aLIGO),且运气绝佳,升级设备(aLIGO)刚投入试运行没几天,这个13亿年前的引力波事件就到达我们的地球。欧洲科学家虽然成绩斐然(VIRGO参与分析,GEO600有技术贡献),但运气不佳,aVIRGO要年底才投入运行。日本科学家(KAGRA)紧随其后,虽然也错失了这个重大发现,但其装置特殊,有其先进性,也许会后来居上。甚至印度科学家也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aLIGO的贡献,获得了LIGO的设备,未来可以在全球引力波探测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反之,中国科学家在这次重大发现中缺席了,虽有少量参与,但与我们对科研的总投入(绝对值已世界领先)并不匹配。当然这与10年前我国的科研投入太少有关,但我们前瞻性不足、风险投入不足、大项目投入不足、国际合作投入不足是应该承认的。
  我们要反思的是,这样的重大成果我们可以缺席吗? 我们的科研投入是否有一个效率问题? 如何才能更有效益? 我们希望中国,特别是未来的中国有这样的重大成果吗?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重大成果?本文以LIGO等国际重大项目为例,试图分析我们的科研体制及我们的科研生态,以期对未来获得类似的重大成果有所裨益。
  我们需要重大成果和重大设施吗?
  对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好像大家都会回答“是”,为什么不呢? 事实上不论有多少理由和推脱,我们科技界已经承受了压力,今后的压力还会更大。我们现在也许不那么需要重大成果和重大设施,可以推托说过去的投入不足,十年前我们没有钱,所以现在没有成果。但10年、20年以后,我们就不能这么说了。我们的科技投入已经是世界第二,持续多年,还不出重大成果(至少是参与者之一),就只能是我们这一代人失职和无能。我们现在需要这样的重大成果,将来会更需要。更重要的是,重大成果的产出都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我们没有前瞻性,对未来没有信心,不能现在就开始策划准备,将来自然不会有重大成果。
  如果把代价考虑进去,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成果大多需要时间和经费的代价,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大量的争议立刻随之而来。普通百姓会问:这样的项目,花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不如用在民生上。政府官员会问:这种太花钱的项目是不是让外国人去干,我们把钱花在能产生GDP的研究项目上? 科研管理部门和科学家会问:这个研究现在不是热门,为什么要支持? 你能保证有重大成果吗? 如果没有成果怎么办? 这些钱可以支持很多我(们)的小项目,不担风险,为什么要支持这么一个风险巨大的大项目?我们的政府和经费管理部门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立志解决重大争议,而是回避矛盾,普遍撒钱,落得个暂时皆大欢喜,自然也就不能获得重大成果,以后也只好年年羡慕别人。
  我这里抛砖引玉,试对以上问题做个回答,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讨论。
  虽然重大成果不一定都需要重大投入,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重大投入是会产生重大成果的。希格斯粒子的发现和引力波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这些重大设施还有许多技术副产品,其重要性常常会高过“主产品”。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明的网页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能物理学家需要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专家就发明了WWW网页和浏览器,使互联网走入寻常百姓间,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LIGO的减震技术、激光技术和极低噪声技术用途也会极为广泛。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发展,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科技文明有所贡献,一些标志性的投入和贡献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花钱的事都让别人干,自己老忙着赚钱,这不能使我们成为国际社会受人尊敬的一员,更不能使我们成为世界领袖。何况这花出去的钱可以让你在技术上领先,还有可以载入教科书的科学成果。难道我们要永远让我们的后代学习只有西方人名字的教科书吗 ?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应该大小项目都有,不能只支持一类。特别是在目前我们的科研仪器还大量不能自给的情况下,更要大力支持物质科学,支持采用自制仪器开展研究。大科学项目不仅仪器全部需要自行设计研制,培训我们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世界领先的仪器、设备、技术的研发,还可以培养大量顶尖的青年人才,使我们的工业界获得高质量的、国际水平的设备研制人才,补足我们的一个巨大短板。在现阶段简单地只跟随国际热点,只支持小项目,大量采购国外仪器设备,对国内经济和科技发展没有好处。事实上,小项目的投资加起来一点都不少,出重大成果的几率与效益可能更低,风险更大。政府管理部门不能简单地以少数服从多数,不敢鼎力而为。
  大项目自然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但风险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对高能物理、核物理、天文、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要想成为世界领先,要想获得LIGO这样的重大科学成果,必须要有新思想、新技术或新方法,并落实为大项目,这是必由之路。项目的成功自然依赖于许多条件,但好的科学目标和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基础、国际一流的人才队伍、优良的管理和全面的国际合作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这里好的科学目标和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基础和人才队伍是一切项目都必须的,但对大项目来说,还需要通过管理,实现可靠的论证、完备的设计和正确的执行。也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分担经费,规避各种风险(包括人事、财务、学术等),提高竞争压力和水平,可以使项目在最高国际水平下开展。要能做到出成果的几率跟国际水平一致。
  国家应该有一个论证机制,从现在就开始规划与准备,遴选优秀项目,开展预研,保证在未来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有源源不断的重大成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