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为何只有MG34和MG42两种通用机枪呢?

2024-05-18 13:13

1. 二战德军为何只有MG34和MG42两种通用机枪呢?

相信二战迷们对德国两种最为著名的机枪,MG34 型和MG42型机枪都是耳熟能详。作为二战德国的两种主力机枪,这两种机枪在德军中的使用相当普遍,也是德军步兵火力的基干与来源。Maschinengewehr 34, 简称为MG34轻机枪,被尊称为现代最早的通用机枪,德国人的武器设计思想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德国7.92毫米MG34轻机枪由设计师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设计,这位设计师设计过MG13和MG29轻机枪,并在MG29的基础上发展了MG30轻机枪。其设计极为简洁,从枪口到枪托全部采用直线造型。后来,在MG30的基础上发展完成了MG34通用机枪。虽然军方于1934年批准定型装备部队,但直到1936年才开始进行生产。
MG34通用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的空冷式机枪,作轻机枪使用时,34型两脚架固定在机枪枪管套筒前箍上;做重机枪使用时,机枪安装在轻型Dreibein34型三脚架或Zwillingsockellafette 36型高射双联托架式枪座以及折叠式高射支柱上,也可固定在较重的MG-Lafette 34型可调三脚架上。供弹有弹链或鞍形弹鼓两种供弹方式。弹链为开式金属弹链,作轻机枪使用时弹链容弹量为50发;作重机枪使用时用50发弹链彼此联接,容弹量250发;鞍形弹鼓的容弹量为75发,发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枪弹,射速900发/分种,枪支全重11.42 公斤。


MG34
这种优秀的机枪早在西班牙内战中便获得了实战检验,并立即获得了部队官兵的普遍喜爱,最终成为了精密德制武器的代表。虽然这种机枪性能一流,但也太过完美了。由于零部件过多而且制造困难,使得造价过高。此外,如果不能很好地保养这种机枪,也容易在恶劣的战斗中发生卡壳和故障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德国开始寻求改进这种机枪,以使其更容易制造、性能更加出色的方法。MG34机枪的简化版实际上最早在1937年就开始进行测试,包括MG34S和后来的MG34/41,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MG42——又一种德国制造的传奇巅峰武器诞生了。MG42采用了大量的钢板冲压件,采用点焊和铆接的方式连接,机加工件被减至最少,其握把与枪托采用的是成型胶木,其他为锻件。除枪管与枪膛等必要的部件,金属和总体处理工艺被减少到最低,现在仍然有许多专家对MG42的结构和性能推崇有加。MG42机枪的理论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据说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盟军士兵对于MG42有着最为刻骨的印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特别是它的枪声。MG42的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伯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于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也有盟军士兵形容像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简直就是死神的声音!因为这种特有的声音,盟军士兵称其为“希特勒的拉链”。然而有意思的是, 德军自己称其为“希特勒的锯子”、“快速喷雾器”或“淋病注射器”。 MG42机枪组通常由三人构成,一名机枪手,一名观察员, 一名装弹手。机枪手通常是一名下级军士,这种在战斗中价值极高的武器当然要由富有经验的人操控。MG42机枪在战后的发展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专著,一些欧洲国家后来直接就把当作为自己军队的制式装备,由此可见其设计是多么的优秀!

MG42
MG34与MG42的区别
1.机匣
在MG42出现后MG34还没有停产,而且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因为MG34和MG42的机匣机构不同。MG34通过更换不同的机匣组件即可使用50发弹鼓(实际上是个弹链盒),同时由于MG属于气冷机枪,所以射击150发后需要更换枪管。MG34更换枪管的方式为向上扳开卡榫,然后将枪身向右上方旋转九十度,倒出红热的枪管,全过程非常简单,所需空间也完全在机枪设计所需时间内。而MG42因简化了生产工艺和机匣结构,因此不能使用弹鼓,更换枪管的方式为从枪身右侧抽出,所需空间较大。

MG34机枪可以采用弹链或鞍形弹鼓供弹。图中展示了两个50发弹鼓采用M1934型弹鼓携行具一起携运
这样MG3https://www.peelesse.com4就比MG42更适合在碉堡、野战工事、装甲车辆等狭小空间内使用。特别是当使用弹鼓时,MG34的瞄准基线可以进一步降低,而且不需要副射手送弹,不会发生弹链缠绕等影响设计的情况。
2.套筒
德军的车载机枪还大量使用MG34,其原因还有:MG34的套筒是圆形的,更方便在车辆壳体开孔,而MG42的套筒是方形的,不利于开孔和保证强度。
3.工艺
MG34不但使用大量的贵重金属,而且其散热器、机匣、和很多零件都是用整块金属切削出来的。不但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艺复杂、加工时间长。而MG42在MG34的基础上,将大量零件改为冲压件,成百倍地提高了产能、降低了成本,使得MG42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比MG34跟高。

二战德军为何只有MG34和MG42两种通用机枪呢?

2. 二战德军中MG42机枪,真有所有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威力和精确度吗?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 
  性能和战绩 
  MG42发射7 .92 x 57 毫米毛瑟步枪弹,它采用短管退式自动方式和滚柱闭锁机构。枪长1225毫米(1米多一些),带两脚架时枪重11公斤,带三脚架时枪重19.2 公斤,射速1100到1300发/分。 
  性能优越 
  1。令人惊叹的高射速 
  盟军士兵对于MG42最为刻骨的印象,就是它的枪声。 
  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000发,最高13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据说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 
  MG42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伯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声音有点像美军的六管米尼冈重机枪),也有盟军士兵形容象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声音就是死神的声音。 
  这是必然的,因为MG42的高射速,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也可以射击出五六发子弹。 
  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击,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在米勒上尉的八人小分队采用突袭战术对付一挺孤立的MG42六人小组。虽然是偷袭,但是也付出了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代价。死亡的军医腹部中了二弹,都是MG42的子弹,一枪击穿了肝脏,一枪射中了脊椎,这样的伤是无法治疗的,军医几分钟后就死亡,可见MG42的可怕威力。 
  实战中,MG42因为其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的所在的一个连和其他的三个连队作为先头部队抢占海滩。而守卫的德军只有一个加强的海防排,其中一个机枪班,二挺MG42机枪。 
  但是就是这二挺隐藏在海岸碉堡里的MG42,对登陆的美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德军的二个机枪手时而扫射,时而精确点射,准确的把美国大兵挨个击毙在海滩上。最终造成米勒上尉的连,三十多人阵亡,七十多人受伤,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米勒上尉靠着自己的经验和勇敢,巧妙的绕过MG42的射击区,从后面干掉了他们,美军滩头部队估计得全部都得死在MG42得枪下。 
  电影中受伤得士兵,都是多处中弹,全身是弹孔血流不止,还有被射出内脏得,惨不忍睹。 
  电影《兄弟连》中,美军在市场花园行动中,于荷兰一个小镇和德军发生遭遇战中。数量不多的德军仅仅靠一挺二人MG42机枪组占领房屋得制高点,向下疯狂扫射。它的密集得火力让美军完全失去了抵抗得意识,堂堂美军精锐101空降部队得老兵一个个狼狈逃窜,不少美国大兵逃到安全区域以后发现自己连一枪也没有射击。 
  如果没有经历过MG42扫射得人,很难体会这种恐怖。 
  我在很多逼真得模拟二战游戏中和MG42交过手,对其深感畏惧。这使得我每次听到MG42得射击声,都会有一种莫名得恐惧感。 
  我想实战中得士兵得恐惧感自然不可能比我要弱。就是这种恐惧感,使得1943初突尼斯的凯瑟林隘道战役中得2400名美军士兵,在首次遭遇MG42后就举手投降。 
  2。高压制能力 
  二战中,德国步兵的战术主要是以机枪为核心得,步兵班由机枪小组跟步枪小组组成。 
  攻击时由机枪小组负责压制敌据点,再由步枪小组以利用地形接近地方据点,然后在近战中用冲锋枪或者手榴弹把敌人歼灭。 
  而一般的步骤是,机枪首先占据合适得射击位置,步枪小组同时迂回到侧翼;然后由机枪正面开火,吸引和压制敌人火力,而步枪小组由侧翼或后方接近,然后靠步枪小组得勇敢和手中得近战武器消灭据点中得对手。 
  而在防御的时候,阵地分为若干段或者若干独立据点,以机枪小组为核心,步枪小组负责警戒和保护机枪小组。总之,防御中机枪是火力的支柱。所以要特别主力对机枪得保护,一旦机枪被摧毁,防御就会极为困难。 
  而实战中,往往不是以班为单位,而是以排连为单位。但是作战得道理还是相同得。只是加上了排连所属迫击炮或者重机枪得使用。 
  MG42是完全可以胜任德军得战术需要。 
  它有着相当出色得压制能力,由于其射程和各国机枪基本相当,加上其高得多得射速,一般机枪是根本无法在机枪得对射中占MG42得上风得。其中最占劣势得可能就是装备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得苏军部队,由于捷格加廖夫射速只是MG42得八九分之一,根本无法压制住他。而苏联得郭留诺夫重机枪极为笨重,无法有效搬运,当然也不是MG42的对手。机枪得弱势,也是苏联和德军作战伤亡惨重得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对于步兵得压制能力更是无需多说,南斯拉夫电影《桥》中,二个游击队员通过占领一个小型MG42机枪阵地(沙袋阵地,有三挺MG42机枪),他们依靠三挺MG42机枪就把数量有几百人得德军冲锋士兵阻挡了五六分钟,击毙了二十多人,保证了桥上作业的游击队员可以把桥炸掉。最终德军也没有从正面攻击成功,而是从侧面用手榴弹将其炸毁。 
  3。可靠的性能 
  可以说,德军二战枪械在对苏战斗中,都接受了想象不到得洗礼。 
  很多武器表明不能适应苏联恶劣环境得需要,严寒中频繁发生各种故障,甚至包括无法拉动枪栓。 
  而MG42却是德军绝对可以信任得武器,在实战中它非常得可靠,即使在零下40度得严寒中,MG42依然可以保持稳定得射击速度。因为MG42是气冷式机枪,在寒冷得情况下,反而可以有效减少换枪管得时间。一般在法国MG42连续发射300发子弹以后就得更换枪管,在苏联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500到600发。格罗福斯设计更换装置非常简单,只要扳动一根杠杆,倾斜枪身,枪管就会自动脱离跳出,并不需要用手触摸炽热得枪。更换一支枪管只需要几秒钟时间。 
  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外得激战中,MG42尽其所能得提供了活力的支持。 
  4。制造得优势 
  它使用得材料很少,可以通过简单流水线制造,造价只有MG34得百分之七十,所费工时和材料只有MG34得百分之五十。 
  整个二战中,MG42生产了约100万支(一说70万支),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得。 
  要知道二战中德国冲锋枪得生产量不过120万支,如此高的生产能力让人瞠目结舌。 
  性能如此优秀得武器又如此好制造,完美一词用在它身上丝毫不过分。 
  缺点 
  1。耗弹量高 
  MG42得最大缺点就是他的优点所带来得 
  由于其高射速,导致其耗弹量远远大于别的机枪。 
  实战中,MG42采用75发弹鼓或者250发弹链。如果使用75发弹鼓,三四次齐射就会射光。 
  所以在部队运动时,德军步枪兵往往也必须协助搬运弹药,平均每名步枪兵均需要携带两个300发弹箱。这才使得每个步兵班机枪弹战斗携带量从标准配置得每班1150发,增加到3000发上下,客观上加大了普通士兵得负重。 
  实战中,由于MG42耗弹量大,所以需要射手很好得把握射击得次数,还要很好把握齐射和点射得切换。 
  同时,还需要后勤人员即使补充机枪弹药,这在激战中,自然是很困难得。 
  2。射击技术要求较高 
  MG42由于射速快,子弹消耗量大,持续射击枪身震动明显,需要射手有很好得射击技术和使用机枪得经验。 
  一般新兵是不能胜任得。 
  所以在德军中,机枪班得射击手一般是班里射击技术最好得战士。 
  射击技术得要求,使得MG42得射手训练要比较严格,很难速成。 
  这一定程度制约了MG42的使用。 
  3。形成不了很大得射击扇面 
  MG42由于耗弹量大,一般不采用普通机枪得大面积长时间得扫射。 
  慢速机枪(如马克希姆重机枪)得优势在于可以对于大量若隐若现得目标进行无目标得大范围压制,他们往往可以扫射一二个小时。 
  但是MG42这类快速机枪就没法做到,对于四面八方冲锋的敌军,MG42仍然以扫射配置短点射为主。 
后记 
  MG42是近代通用机枪之母 
  由于它得成功,战争结束以后,西德军队继续装备这款机枪,型号改为MG3,一直列装到今天。MG3在国际市场上非常走俏,目前列装MG3机枪除在德国生产并作为现装备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巴基斯坦等国均获得特许生产权。装备该机枪的国家还有奥地利、智利、丹麦、伊朗、挪威、苏丹和土耳其等。目前仍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在使用。 
  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在德国MG42的基础上研制第一挺通用机枪M60 。美军用M60取代了装备了几十年的勃郎宁重机枪和勃郎宁轻机枪。 
  性能数据 
  口径----7.92mm 
  初速----755m/s 
  理论射速----120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容弹量----50发 
  全枪长----1219mm 
  枪管长----533mm 
  膛线----4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两脚架)----11.05kg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配用弹种----毛瑟98式7.92×57,mm枪弹  
理论和实战中威力很大,但是游戏中总有夸大的嫌疑,是为了让自己获得高额的利润

3. MG3机枪于战后哪年开始研发?与二战时的MG42有什么区别?现役德军还在使用该枪吗?

MG3式7.62mm通用机枪的前身是MG42式机枪。该枪是在前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后,由MG42式机枪的7.92mm口径改为7.62mm、发射北约7.62mm制式弹而成。莱茵金属有限公司于1959年开始生产,型号定为MG42/59式。联邦国防军称它为MG1式,后来加以改进,定为MG2式,1968年又进行改进,定为MG3式,同时正式列装军队。 

此枪现在仍在服役,主要用于车载机枪,最新改型式MG3A1

MG42/59式是意大利使用北约7.62mm枪弹的现行制式机枪。 

MG3式机枪除在德国生产并作为现装备外,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巴基斯坦等国均获得特许生产权。装备该机枪的国家还有奥地利、智利、丹麦、伊朗、挪威、苏丹和土耳其等。 

结构特点 

MG3式机枪动作可靠,火力猛,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和点焊、点铆工艺,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20m/s 
有效射程---- 
配两脚架----800m 
配三脚架----2200m 
理论射速----700~1300发/min 
战斗射速----25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中间零件(滚柱)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1255mm 
枪管长(含枪管节套)----566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含两脚架)----11.05kg 
瞄准基线长----430mm 
瞄准装置---- 
准星----麦粒状 
照门----U形缺口 
配用弹种----北约7.62×51,mm枪弹

MG3机枪于战后哪年开始研发?与二战时的MG42有什么区别?现役德军还在使用该枪吗?

4. 德国军队为什么现在还在用MG42机枪?

其实你看到的是MG3 7.62mm通用机枪而不是MG42 7.92mm通用机枪
1968年,MG3正式推出并投入生产。MG3是MG1A3的改进型主要是改进供弹机构,增加高射瞄具,和采用了一个新的弹链盒。此外还有车载型的MG3A1。
在1970年左右,莱茵金属公司还推出了一种减轻重量的MG3E改进型机枪(减轻了1.3kg),参加北约轻武器选型试验。
MG3及其衍生型在30多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使用。获得许可生产的有意大利和西班牙(仿MG42/59型),巴基斯坦(仿MG1A3型),以及瑞士、希腊、伊朗、苏丹和土耳其(仿MG3型)。奥地利的MG74型比较特殊,不是直接仿制MG3系列,而是奥地利人自己在MG42/MG3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其特点是具有快慢机,允许半自动射击,又有不同重量的枪机改变射速,从850发/分~1600发/分,聚合物枪托和握把通常为深绿色,口径为7.62×51mm北约标准弹。还有葡萄牙、丹麦、爱沙尼亚等多个国家是从德国或其他国家购买的。
最早期的MG3是按德国联邦国防军的要求,由莱茵金属在1958年以二战中德国的MG42为蓝本,改为7.62×51 NATO口径作生产的版本,名为MG1,其后再将瞄准具修改以合乎7.62×51 NATO子弹的弹道及改用镀铬枪管命名为MG1A1(又名MG42/58)。MG1A1的改良版本为1959年的MG1A2(MG42/59),主要改为较重的击锤(950克,原为550克)、加入新式环形缓冲器以对应美国的M13弹链及DM1弹链。再后来的又加入了枪口制退装置、改良两脚架及击锤,命名为MG1A3。而以沿用的MG42直接改装成7.62×51 NATO的版本名为MG2。
至1968年,MG3正式进行生产,相比MG1A3,MG3改良了供弹系统的运作,使其可同时使用当时美军制式的可分离式金属弹链M13与德军制式的连结式金属弹链DM11,亦加入了防空用的瞄准照门,部份零件仍可与原MG42互换MG3在超过30个国家使用,合法授权生产的包括意大利、西班牙(MG42/59)、巴基斯坦(MG1A3)、希腊、伊朗、苏丹及土耳其。

5. 现代通用机枪为什么没能像当年德军MG34和MG42一样取代重机枪和轻机枪呢?

1很简单,就目前的战争而言,步兵机枪的理论射速在600左右就可以,高射速容易造成操作,维护,弹药补给困难,加剧散热等问题。在载具上使用更合适。德军现在的MG4也就是MG42的北约口径版在步兵中也要被取代了。
2二战德军发展通机与其说是被迫的,不如说是领先于机枪发展潮流,但是这个潮流是会改变的。
3楼主最后的问题欠思考和调查,85是高射机枪不是重机枪,而且我军没用过RPK,那是81、87班机结构不一样的。89和95班机以及88小口径通机都可以说是受到中口径通用机枪消亡论以及自身经验影响的产物,这也是67和80(仿PKM)等通机发展缓慢的一个因素,影响至今尚存且充满争议。

现代通用机枪为什么没能像当年德军MG34和MG42一样取代重机枪和轻机枪呢?

6. 二战之后德军为什么不大规模装备mg42机枪呢?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被禁止使用重机枪。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壕沟战,士兵们在壕沟里面跑来跑去。当时,重机枪是士兵的致命武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用马克沁重机枪杀戮了很多盟友,英国和法国人当谈到德国重机枪时感到非常害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禁止拥有或研发重型机枪,因此德国人将注意力转向了普通机枪。这种东西不仅可以放在固定的框架上,而且当它被用作重型机枪时,也可以用轻型机枪的使用方法被他们抱在怀里。因此,这种东西被称为通用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著名的机枪,但最著名的机枪是德国的mg42,它具有机动性、弹药和射击速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著名的机枪,比如英国的布伦机枪。然而,只有德国mg 42没有水冷,重量相对较轻、可靠性高、价格低、射击速度差,在敌军士兵中引起了极大恐慌。二战之后德军不大规模装备mg42机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战后,西德加入了北约,而东德加入了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子弹口径与之前的德国国防军不同。因此,莱茵金属公司没有继续生产mg 42,而是生产了北约子弹口径的mg 3。莱茵公司的专家在评估这门二战时期的旧枪后一致认为,过快的射击速度会导致枪管迅速过热,导致枪管频繁更换,影响连续射击能力。
其次,美国军火公司对其他北约国家和盟国施加了压力。众所周知,美国军火公司在美国国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它们可以依靠美国的各种综合实力,在国际武器出口方面取得优势,从而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甚至对其他盟国施加压力。因此,莱茵公司无法获得海外订单,继续生产mg42。
第三,随着技术的进步,德国也在考虑用最新的mg 5取代mg 3。新机枪采用了更多的工程塑料,具有更好的人机工程学、轻便性和准确性。在Mg 42代的设计中,考虑到德国资源匮乏,采用了许多折中设计。现在,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继续使用廉价的冲压机枪。

7. 如果二战德国除了MG34和MG42机枪以外在研制出实际意义上的重机枪和12毫米大口径机枪的话会怎样?


说的好像德国没有大口径机枪一样。
说的好像MG42通用机枪,装上三脚架不是重机枪一样。

如果二战德国除了MG34和MG42机枪以外在研制出实际意义上的重机枪和12毫米大口径机枪的话会怎样?

8. 二战时德国的MG42机枪真的有那么强吗?难道它就没有缺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一战的战败国,被禁止生产任何种类的重机枪。重机枪是阵地战的重要装备,如果没有足够的重机枪,那么德军步兵的火力将会受到极大地损失。为了能够解决不能生产重机枪的问题,德国开始大力发展通用机枪,通用机枪是一种介于轻重机枪之间的机枪,通用机枪拥有重机枪的压制能力优势,也拥有轻机枪便携性强的优势是,属于二战时期比较先进的步兵武器。

MG42通用机枪是德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机枪,与同时代的轻机枪相比,MG42机枪的射程和射速都有明显的优势,压制能力甚至不输于重机枪。因为MG42通用机枪发射的时候会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盟军士兵给这把机枪起了一个绰号叫“希特勒的电锯”。一种武器有优点就肯定会有缺点,MG42通用机枪在拥有高射速的同时,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这把机枪消耗弹药过多,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让德国士兵根本不敢扣动扳机不放。即使是在点射状态下,MG42通用机枪消耗的弹药也非常多,因此在一些高强度的持续作战中,MG42通用机枪经常要面临弹药不足的问题。二战后期德国曾经把MG42通用机枪的技术给日本,由于MG42通用机枪消耗的弹药过大,资源匮乏的日本根本没有敢于生产MG42通用机枪。
第二个缺陷是射速太快导致枪管过热,虽然MG42通用机枪采用了非常先进的降温方式,能够随时随地的更换枪管。但是由于这把机枪的射速实在太快,枪管更换的频率往往会比较高。在双方交战的时候,更换枪管会导致非常严重的问题,再加上MG42通用机枪的备用枪管数量有限,一旦面临高强度的持续作战,MG42通用机枪经常会因为子弹和枪管的问题而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