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

2024-05-13 04:21

1. 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书中也有提到“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这句话献给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							
		  〔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傅雷家书读后感——阅读父爱

2. 这就是父爱——读《傅雷家书》有感_1000字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实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多有意思,看着没趣。可当我将我的这番感想告诉给了正在打工的姐姐时,我姐很是恼火,她先狠狠地训我一顿,在语重心长地为我开导。当我的心灵雪峰被她的那轮暖暖太阳融化时,我再看这本书时,我骤然才发现我以前那缺少远离家乡的经历的精神麻木。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
  傅雷给大儿子傅聪的一封封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谚语的涵义。一封封书信传递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嘘寒问暖,还有作为父亲的职责。正如傅雷所说的那样,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并不把儿子看作“天真的孩子”,他把傅聪看作成自己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总是会与其讨论书籍、乐谱、学术、技巧、作家的品质等等问题及感想,所以常常会与傅聪产生看法的分歧。但傅雷也会把自己作为“长者”,以自己的经验,时时刻刻教导着傅聪种种事情。傅聪在他的引导下,也成为一位成功的着名钢琴大师。
  傅雷给小儿子傅敏的书信虽远远不如给傅聪的多,寥寥三四封却也给予着深沉的父爱。当傅敏这位“娇嫩”的初出茅庐的小生在刻苦的环境中工作时,父亲的开导与鼓励最终使他逐渐走出困扰。傅敏能够在北京第一女中这种名校成为一名英语特级教师。我想父亲傅雷的那几封书信的功劳是必不可少的啊!
   
  傅雷在给媳妇弥拉的信里,包含了对凌霄的思念,包含了对傅聪的担忧,以及对弥拉的开导。傅雷在给弥拉的信里并没有过训词,而是如慈父般的耐心的语重心长的讲话。傅雷给予弥拉足够的信心与支持,使弥拉能够平衡自己整个家庭。
  当看完这本书时,我感慨颇深,联想到了我的父亲。其实我的父亲也是这般慈爱的啊!我与父亲近些年来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过矛盾,但也可谈得来,似乎比以前少了许多隔阂。作为“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其实也诠释了父爱的真理。父爱在此书中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纯真、质朴,真是令人动容啊!!
  父爱浓如血水,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这就是父爱啊!
   

3. 父爱如山-读《傅雷家书》有感

  踌躇之间,用自己的拙笔写下这篇读后感,记录下我对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心得,重现心灵的触动。
  
   ——题记
  
   犹记得,当老师规定要看时,我还是颇为不耐的,心中甚至不屑的想,不就是一些书信吗,谁不会写?也因此,初看时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但是,当我慢慢能够耐下心来仔细看是,我的想法就被颠覆了,那哪里是普通的信啊!那一封封书信,那字里行间,都现出了浓浓的爱。当我翻阅那些信件时,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伏案写作的身影。看,他在为孩子的成就而骄傲微笑;看,他在为孩子的受挫而满含忧虑;看,他在为孩子的骄傲而不满……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为了他的孩子。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而他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他对孩子们的严厉家教。我认为,傅雷首先是一个父亲,其次才是一个学者。在那一封封信里,不仅有他对孩子的叮咛嘱咐,也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他会时刻关注傅聪的钢琴学习情况,会对他提出批评,也会对他夸奖鼓励。鞭策傅聪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成为一个艺术大师。
  
   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严厉的人,如果说父母总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那么他无疑是那个唱白脸的。曾几何时,我也曾因此怨恨过他,在那时的我看来,他简直就是不近人情。当我取得优秀成绩时,他并没有如我所想般夸奖我,只是淡淡的嘱咐我要继续努力;当我考试失利时,他也没有安慰我,只会皱着眉,严肃的与我探讨失利的原因。我想,如果不是奶奶告诉我父亲会在暗地里为我的.成绩开心,为我的失落担忧,我恐怕会一直怨恨父亲。而现在,我已然理解父亲所做的一切。他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父亲跟傅雷的想法是相同的。他们都会用严厉掩饰自己的温情,将期盼倾注在孩子身上,哪怕会被孩子记恨,也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孩子踏上成功之峰。
  
   父爱,并不如母爱般温柔。如果说,母爱是那一泓清澈的泉水,而父爱,则深沉如磐石,于无言中坚定、执着的守望着我,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些。我想,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不会忘记那些字句,不会忘记那样的一个父亲。或许我做不到傅聪那般成功,但却可以尽自己所有的力量,让父亲不至于失望,让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骄傲。
  
   在此,我忍不住说,《傅雷家书》,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看到了那个,父亲。更谢谢你让我真正的理解了那份如山的父爱。

父爱如山-读《傅雷家书》有感

4. 读《傅雷家书》有感:同样的父亲

  手捧《傅雷家书》,藕灰色的封面,黑色书名,毫不张扬,甚至有些过份的简单。从首页的墨迹手稿读起,渐渐沉默起来,心里也忽的安静下来,仿佛亦在谆谆的听从着傅雷先生的教导、嘱托一般。我被书中所含的深深的爱子深情和育子智慧而折服。
  
   读着读着,我便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如果把我的父亲与傅雷相互比较,他们确实有许多不同。
  
   我的父亲不像傅雷那样博学多识。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见多识广自然不在话下。而我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早年因贫寒的家境,仅仅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所以也并没有机会读太多的书,自然算不上博学。平日里除了在工厂里辛勤的劳动外,就只能通过电视来了解一些时政新闻,如果谈一谈某个国家现在的局势,也可以说上几句。可比起傅雷在儿子信中聊美术,谈论音乐作品,或是讲述表达技巧、艺术修养来,多识也算不上了,甚而至于孤陋寡闻了。初一时被我问了一数学题,看着他手足无措、面色通红的样子,自此我再也没有问过他。父亲也再也不像小时那样检查我的每样作业。只是看我合上书本时,便问我:作业完了?再手忙脚乱地帮我收拾书本和桌子。可父亲却有着双巧手。那双手虽然粗糙,却像有魔力似的,学校的劳技作品,风筝、花篮、太阳灶……在他的指导下,我总能高昂着头,在同学们满眼惊叹与羡慕中带着作品走进教室。家里各种受损的家电,到了他的手上都可以神奇复原。小到电灯、收音机,大到电视机、电冰箱。我想这样的`能力即使是傅雷也不一定拥有吧!
  
   我的父亲显得木讷,不善言辞,从来不会像傅雷那样直接,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有时会热情似火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关心,有时会理性地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有时也会严肃地批评教育。可我的父亲不会,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少言少语,也不经常笑,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腔调,一句简单令人难堪的话语。每次我感冒了,一句“谁让你晚上不盖被子”话语呛得我咳嗽好半天;每次考不好,一句“再多看看电视”的话语噎得我一口苦水堵在喉咙里,让人好难受。好像对我只有责怪。虽然父亲说得少,但做得很多。傍晚餐桌上,他总是把一根鸡腿、一块剔掉刺的鱼肉或是一只大虾夹到我的碗里,然后自顾自地呷上一口老酒。每天早上,当我急急地冲进灶间,一碗鸡蛋面正冒着热气放在桌上,而父亲则在小院里检查我的自行车,捏捏车胎,捣鼓捣鼓刹车。当我骑着车飞似地冲出家门,总可以瞥见一个高大、健壮的身影目送着我。我总觉着我的父亲就是守侯在我身旁的一棵苍松。
  
   傅雷教育孩子有独到之处。傅雷用充满逻辑与哲理的语言,教会儿子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提高儿子的思想境界。通过引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现身说法,用真挚生动的语言,教会孩子成才必备的精神。如同儿子的朋友一样,平等地与他对话,并给予他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建议。而我的父亲说不上有什么教育方法,印象深刻的一次,父亲带我去他工作的厂里,他指一道道正在飞速运作的流水线,对我说:“流水线看起来运作得很轻松,很简单。可是每一道都需要很精准,如果我这道工序做错了,一疏忽,将劣质的产品送到下一道工序,那进行加工的工人又没有发现,这样一道道传递下去,最后才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那之前工人们付出的艰辛就都白费了。所以我们啊,不能轻易犯错。一旦错了,就要及时发现,及时弥补,不要酿成更大的苦果才好。”这是我记事以来,父亲说得最多的一次了,可能与那时我的学习上马虎不认真有关吧。父亲那朴实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
  
   父亲与傅雷的差别很多很大,可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傅雷的爱奔放热烈,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而父亲的爱藏在他的心底,充满了他的内心。只是他不愿意将这份爱表露得太明显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如果不是关心与疼爱又哪儿来那一句句的责怪;如果不是关心与疼爱又哪儿会有那在门口目送的身影;如果不是关心与疼爱,又哪儿会有那质朴的教诲……
  
   天下的父亲也许是不尽同的,但他们的爱与傅雷一样,用自己的一生在书写那动人的封封家书。

5. 读《傅雷家书》有感(二)

创富陪跑共读会(28/365天)
  
 阅读者:安然
  
  
 阅读书籍:《傅雷家书》
  
  
 原文摘抄: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 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感悟: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在很多本书中都有所体现,可见其重要性。
  
 原文摘抄:
  
 1954年4月20日:你比一般青年经历人事都要更早,所以成熟也早。这一回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的长成进了一步。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
  
 1954年7月27日:儿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艰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1954年8月16日: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感悟:原来大教育家傅雷也跟普通父母一样,事无巨细都想为孩子考虑好,想为孩子铺平将来的路,让他们少吃些苦。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
  
 1954年10月2号: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现 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像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 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广廓然无泪,真正的解脱。
  
 感悟:是啊,父母才是孩子情绪最好的垃圾桶。

读《傅雷家书》有感(二)

6. 《傅雷家书》阅读感悟

内容:天下事样样都要用痛苦换来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行走在坚持的道路上,必然会有失败,它们甚至会让你付出痛苦的代价。但是,“失败乃成功之母”正如傅雷一般,别人把孩子托付于他,虽有劳累,但却让他回归了久违的父性。
  
   这情况正像是'生活中的生病,当你生病的时候,没有经过身体的痛苦,药物的苦涩,怎得换来痊愈的舒适与喜悦?没有经历针药的皮肉之苦,何来康复后的活泼?
  
   人生的旅程中,一切有意义有成就的事,没有你的坚持痛苦,怎会送到你的面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下事样样都要用痛苦换来,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后的喜悦。

7. 父子情 两地书——读《傅雷家书》有感

     家书,是指家人,亲人之间来往的书信。有人曾说,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在我读完《傅雷家书》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深深的认同感。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这一封封字字珠玑的家书,让我不免感到父母那份谁也比不了的爱。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无不关怀备至。读着读着,《傅雷家书》里浓浓的父爱洒在我的心上,溢出了我的胸膛。
  
       傅雷这些长篇累牍的家书绝对不是闲谈,更不是空唠叨。信中他给儿子纠正作文语法等,看似是想锻炼儿子的文笔,实则更想锻炼儿子的思想。他还把儿子当成一个讨论艺术的对手,一起研究音乐方面的学问。他是良师,亦是益友。书中写到他处处告诫儿子,随处给儿子在做人、生活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等方面做警钟,还通过和儿子的来信激出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做父亲的自己得到一些新鲜的思想。他是严父,亦是慈父。
  
         这些浓浓的父爱都融在轻描淡写的笔墨中,在一封封家书上荡漾开来。我们的父母未尝不是像傅雷先生这样呢?尽管我们的父母不如傅雷先生如此睿智开明,但他们也总以他们的方式教育着我们,引导着我们。傅雷只是我们千千万万个父母的缩影。
  
        在书中,傅雷常常和儿子谈艺术,他们聊对艺术的看法,对艺术的理解,对美学的欣赏……尽管他要求儿子要热爱艺术但也不忘提醒儿子“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是的,人生也像一场马拉松,我们做不到全程加速,也不可以目光短浅,要有开阔的胸襟,长远的目光,才能细水长流,达到目的地。
  
          做音乐家是傅雷对儿子的期待。《师说》中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说法,傅雷正是这样要求儿子的。他认真给儿子指出问题,从乐理到乐谱,从坐姿到指法,这些也是他们维持书信的关键。
  
       一封封漂洋过海饱含着浓浓深情的书信,创造了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和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有人说父爱像一座大山,雄伟有力,而又不可逾越。可傅雷的爱,却如潺潺清泉,缓缓流入人心,滋润孩子那片心灵的土地。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那饱含着殷殷父爱的谆谆教导,那穿透灵魂的人生和艺术体验,如源头活水注入儿子的内心,拓宽了傅聪有限的人生阅历,加深了对艺术的体味和把握。没有爱,就没有坚强的男人傅聪;没有爱,就没有艺术家傅聪;没有爱,就没有饱蘸着深情笔墨的傅雷家书!
  
 
  
       正可谓:习艺者从中读到坚毅和求索,离别者从中读到乡恋和孤单,教育家从中读到因材施教,音乐家从中读到艺海无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从中读到情之至亲至切。这是一本充满包容的书,父亲可以读,母亲可以读,孩子也可以读,琐碎中到处有启发,其言无华,其才可敬,其识可学,其情可贵。

父子情 两地书——读《傅雷家书》有感

8. 《傅雷家书》让我看到了温柔父爱中的强势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他的妻子朱梅馥在1954年到1966年5月也就是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的信件节选。里面一共节选了112篇经典家书,分为人生、艺术、修养、感情四大主题,被奉为"教育圣经"。
  
 
  
                                          
 这112篇书信贯穿了傅聪出国期间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在这112封信件里,傅雷一直像一位朋友一样跟他谈人生、谈艺术、谈修养、谈感情。
  
 这些信虽然谈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但在自理行间,都能体现出他对孩子的挂念和关心,并且以亲切的口吻,将自己对艺术的简介都倾注于笔端,并用自己身后的文学和艺术修养来修筑一睹墙。
  
 金庸曾说:“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但就是这样一本得到大众好评的“家书”,却让我感到的一种莫名的压抑和强势。
  
 傅雷出生时,因为哭声洪亮,便以“雷”为其命名,在四岁的时候,父亲傅鹏飞因冤枉进了监狱,最终生病而亡,所以,从小由母亲抚养成人。而母亲个性就很强悍,后来两子一女的相继夭折,她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傅雷的身上。
  
 母亲便对傅雷的管教极为严格,傅雷自小不爱读书,母亲就用绳子把他硬绑在桌腿上学习,做功课开小差,还在他的肚脐眼上滴蜡油。烫的他哇哇乱叫。为了让他好好学习,还把他扔到河里,甚至以死相逼。
  
 或许正是因为母亲如此严厉的教育,才养成了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成为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所翻译的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为了中国翻译界备受推崇的范围,并且多一键通,在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鉴赏力。
  
 1957年被打成“右派”时,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不堪侮辱,与妻子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他的自杀表现出了他的骨子里的倔强。
  
 不了解傅雷的人,看了《傅雷家书》之后,会觉得傅雷和傅聪之间的父子感情很好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关系很差,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在《傅雷家书》里,傅雷曾多次向儿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他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或许是因为自小受到母亲严厉教导的影响,傅雷长大后,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一直遵从棍棒出孝子的理念,于是,对于自己的儿子的教育一样的严格,严格到“变态”。
  
 傅聪小时候,因为不好好练琴,没少遭到傅雷的打骂,傅聪的童年里除了钢琴和古典音乐,就是父亲的责骂和体罚,也因为如此,傅聪变得很叛逆,傅雷为此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他写给儿子的家书里说:“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要的很重大的错误。但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字里行间仍让能够感受到傅雷骨子里的强制,即便知道自己是错的,但在他心里,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就是让儿子有出息。
  
 这和现在很多的父母一样,总是打着一切为你好的姿态居高临下,在他们认为自己对子女拥有绝度的话语权,甚至是绝对的处决权。以为你好的名义,对子女进行说教和指责。
  
 谢利·胡贝尔说:与其惩罚孩子,让其自我反省,不如让自己停下来,去发现自己的需求和真实的自我。你不曾给予自己的也无法给予孩子。
  
 为人父母,不要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用惩罚孩子的方式来激励他鞭策他,这样不但得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或许还会适得其反。
  
 杨绛也曾在《忆傅雷》中提到,傅雷的笑脸从来都只给朋友,而对孩子却是吝啬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
  
 关于严父这一点,在《傅雷家书》里,当傅雷看到儿子的信封不干净他要说话,儿子不联系老师了他要管,儿子因为工作忙,无法写信给他,他要责怪;儿子儿媳刚订婚,就开始干涉他们是不是先要个孩子;对于儿子交什么样的朋友,给朋友什么样的帮助他也要管;就连傅聪的朋友牛恩德手术,儿子没有写信,他还要管,诸如此类的细碎小事太多太多。
  
 在《傅雷家书》出版之后,傅聪曾说过,自己喜欢书里父亲跟自己谈艺术的部分,对于谈大道理的部分不是特别喜欢。
  
 说好的让孩子自己独立,可是这样事无巨细的插手,孩子就能独立吗?或许正是这样的说教和指责,让孩子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越积越多,这对于孩子的心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也因此,傅雷跟傅聪之间的父子关系搞得很不乐观。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傅聪可以做一个淡泊名利,报效祖国,感情专一,艺术至上的人。但傅聪除了钢琴演奏方面的成功外,并没有成为傅雷期望他成为的那种“人”。
  
 中国式的传统父爱往往都是内敛的,沉默几乎是父爱的通病,他们不善于表达,往往将爱掩藏在心里,而表现出眼里的一面。
  
 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在《傅雷家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傅雷虽学识过人,德艺双馨,但他对儿子的爱和中国徐国的父亲一样,但唯一的区别是,他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毫不隐藏。
  
 他说:“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辅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读完《傅雷家书》,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儿子无私的爱和热情,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儿子,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做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家。
  
 是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磨砺的过程,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要学会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所以,《傅雷家书》虽然里面藏着一个父亲温柔背后的强势,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种严厉,反而是父爱的一种深层的诠释。他和普通的父母一样,唠叨,牵挂,敏感,大情小事都不放心,但另一方面,他又和很多父母不同,他善于表达自己对儿子的爱,他又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跟儿子谈爱情,谈艺术,谈人生。
  
 对于《傅雷家书》的价值,楼适夷表示,“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傅雷家书》使得它能畅销25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