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兵的事件背后

2024-05-13 21:36

1. 刘其兵的事件背后

事件背后隐藏着普遍性规则的冲突。中国自上而下的市场化改革,由于忽视非经济因素、缺乏公共选择和宪政思考,产生了特殊的路径依赖。借用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的话,就是选择了一条渐进主义的国家机会主义路线,改革被既得利益集团劫持,逐渐演变为权力市场化和权贵私有化,造成政府和市场的严重扭曲。

刘其兵的事件背后

2. 刘其兵的简介

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先后任职国储进出口处副处长、处长。1999年12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刘其兵违反国家对国有单位进行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将该中心资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致使发改委下属的国储截至2007年4月30日越权头寸基本清理完毕时损失折合人民币9.2亿元。

3. 刘其兵的悲剧怎么造成的

常言说,冤有头债有主。怕就怕冤无头债无主。在国储铜事件中,我们正面对着这样的困惑。

  刘其兵空单在LME被套牢后,国家储备局领导曾宣称,刘其兵不是该单位的人,他在伦敦的巨额空仓单也未经授权,仅是其个人行为。言外之意,国储局根本无需为刘的亏损埋单。还有一种更为乐观的说法:国储局是政府机构,没有交 
易资格,不是交易主体,刘其兵的交易很大可能是没有得到授权的个人行为,那么国储完全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最后的损失只能由做多的国际基金们承担。

  这玩笑开大了。刘其兵被套牢的8000手空单,竟然没有人埋单了。更离奇的是,有人竟认为国际基金们会承担损失!拜托,刘其兵在LME难道是在跟一帮植物人过招吗?我担心的是,一旦这种奇怪的论调占据主导,就会转移公众的视线,忽略问题的实质。

  刘其兵做空的钱是哪里来的呢?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他自己能调动数亿美金,在LME肆意妄为吗?退一步说,做空被套即便是刘其兵个人行为,那么,他所在的单位就可以将全部的责任推卸到他一个人身上吗?倘若真的这样,那么,刘其兵将成为这场悲剧中的一个悲壮的符号,而公众只能离真相越来越远。自然,类似的悲剧,还将继续在其他部门上演。

  还有另外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那就是,极力淡化、掩盖做空被套所导致的亏损,让我们因此放弃一次痛定思痛、深入反省,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机会。据媒体披露,国储铜事件目前已经引起了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始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国储中心向上级的解释是,中心不像市场传闻那样因为投机亏钱。

  国储中心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然而,作为一个铜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如果是套期保值而不是投机,为何做的是空单而不是多单?企业亏不亏,银行最清楚。12月12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从国外的巴林银行、安然公司,到国内的‘中航油’、‘国储铜’事件,无一例外地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惜墨如金"的银行高官,刘明康用了"惨痛"一词,国储铜的损失可想而知。

  事实上,国储铜事件的亏损远不止这些:

  首先,做空的并不仅仅是刘其兵,还有许多与刘其兵一样被套住的国内其他企业以及一些老鼠仓(即先用个人资金建仓,再用公有资金推动大市向自己建仓的方向走,在公有资金的掩护下,安全地赚钱,因做法过于卑劣,故以老鼠称之)。据媒体披露,如果国储有20吨空头的话,老鼠仓就有30万-40万吨。如此算下来,这笔损失该是多少?就企业而言,仅国有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有色,今年在伦敦交易期铜,就产生了2亿以上的亏损。其他企业呢?

  其次,期铜价格上涨,也带动现货铜价一路上涨,作为世界上铜消费量最大、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我们的相关企业由此承受的损失,将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强大的市场需求决定着,我们的企业除了停产,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无奈地接受高价铜。而对铜的需求,势必会推动铜价进一步上涨,无疑,我们的企业将继续被宰割。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今,在某种程度上,国储中心刘其兵愚蠢的交易行为,已成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因素:铜价飞涨,国内企业苦不堪言。事实上,当国储中心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后,它就已经开始远离其固有的职责。而这,正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根源。

  而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储并没有资格在LME从事期铜交易,但是,据媒体披露,它却很早就开始了交易,赚的钱装满了自己的小金库,倘若不是这次失手,小金库的银子说不定还在增加。赚钱的时候,闷声大发财。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时候,这个损失应该由谁来埋单呢?

  对国储铜事件进行彻查,将相关责任人绳之以法,严厉惩处,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监管漏洞,或许,是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当紧之举

刘其兵的悲剧怎么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