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2024-05-18 23:34

1. 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扩展资料:
釉里红瓷器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人民网-元代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2. 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3. 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扩展资料:
釉里红瓷器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人民网-元代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釉里红瓷器怎么鉴定

4. 如何鉴定一件釉里红瓷器

釉里红瓷器大多指的是元代和明代的单色红釉瓷器。鉴定釉里红还是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逐步分析和评估。可以简单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鉴定。
一、器型:和同时期的青花相比,元代釉里红瓷器种类比青花少得多,而所见器型都是至正型青花造型,有罐、瓶、壶、高足转杯等。元代釉里红有两种类型:一为大气古朴的器物,直口圆肩,鼓腹下斜收,近底外扬,浅圈足;另一为外销瓷,器型较小,有圆罐、方罐、瓜棱罐。
二、胎体:元釉里红和元青花一样,瓷质坚实厚重、致密,大件作品呈灰白色,小件胎白度高,接胎痕明显,修胎不太规整,胎体略显粗糙,常见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褐色砂粒,足底中心部位有小乳钉状钮,为器物平添了几分古意。
三、釉色:元代釉里红为两种,一为淡青白色或灰白色,釉面平整,釉色莹润光洁,有玻璃质感,成色鲜艳,纹饰清晰。二为成色不稳,显现浅红、深红夹杂灰色,花纹晕散飞红。这是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温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四、纹饰:元釉里红绘法有三种:线绘、拔白、涂绘。元早期采用涂抹方法,或在胎上刻画纹饰后再做填红,形成红底白花;或在刻画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底红花。纹饰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等。元后期作品多为线描纹饰釉里红,技法单一,勾勒加简单点染。
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对釉里红所产生的历史和年代有熟悉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古代瓷器烧造的方法和技术要深刻的了解,必要是需借助科学仪器进行科学鉴定。从而断定是否是真正到代的釉里红瓷器。

5. 如何鉴定釉里红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根据款识来确定瓷器的新旧和真伪,是鉴别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款识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如明代款识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我们在识别真伪古瓷时,首先应注意款识,注意款识的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制者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不容易生动自然。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提供了线索。
但仅注意这一点是远不够的,元代以前的古瓷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明清两代虽有款识,但晚清所仿字体非常逼真,很难识别,必须详细比较其字体和位置,才不致于发生错误。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园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书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的。宣德年间的款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园器里心和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诸如此类,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点:
明代字体多用楷书款,但永乐、宣德、弘治年间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乾隆时期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
其次是款色有别。明、清瓷器款识多以青花为主。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其颜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后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涣、浅浅上浮。宣德款式色样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现黑、蓝、灰等多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却是后世很难仿制的特征。自明代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很多,有红、绿、黑、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和刻、雕、印方法上也随之有很多增加,只有认真加以区别,并结合用料和技术的不同,才可能大体判断其时代真伪和瓷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写成泰水(水)。更多请到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http://www.cnartn.org/
在用字和字体结构方面也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窑有的题某某年制,有的题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窑却一概都用"制",还未发现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写一横而成"德"字,后世仿世品往往忽视这一点。成化官窑款的"成"字最后一点,有的点在横线右上方,有的点与横线相平等,有的点在横线右下方,故有所谓"成字一点头肩腰"的说法。万历的"万"字也有羊字头与艸字头的不同。
总之,观察款识既要注意其笔法、字体,结构和款色等各方面,还应当知道同一时期的款识笔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风格及色调上不失其时代特征。因此,还必须结合共它方法来辨别真伪。

如何鉴定釉里红瓷器是哪个朝代的

6. 康熙青花釉里红瓷器如何鉴定

釉里红瓷器鉴定方法:
1、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2、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3、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7. 明代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怎么鉴定真假

特点:
1、明代釉里红碗型
洪武釉里红碗有直径40厘米的大碗和直径20厘米的中碗两类。
直口大碗直口,深壁,矮圈足。釉底或底足露胎,砂底有火石红,涂姜黄色或赭色护胎汁,胎体厚重。碗心饰折枝花卉纹,碗心外饰一圈回纹,内外壁绘缠枝花卉纹,常见有莲、菊、牡丹三种。
内外沿有灵芝、卷叶、海浪及莲、菊纹等几种边饰,外腹一周16瓣仰莲纹,圈足回纹。口径40~42厘米不等。这种大碗另有青花者,是洪武官窑特有造型。青花大碗见赏赐或外销,釉里红大碗唯在宫内使用。
撇口大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足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釉里红呈色较灰。内壁白釉,碗心饰折枝菊或折枝牡丹纹,外壁饰缠枝牡丹或缠枝莲纹。另有红地白花装饰。口径38厘米左右。为洪武晚期产品。
中碗直口或侈口窄唇,深壁,矮圈足,胎骨厚重,足底部分露胎,有些釉面布满冰裂纹,呈色大多红艳,有晕散。口沿内外及圈足绘回纹,内外壁及碗心绘菊花纹或牡丹纹。口径20厘米左右。
2、明代釉里红胎釉
洪武釉里红器有釉面白腴光润,色彩鲜艳,也有釉面干涩开片者,这是窑温不足所致。洪武胎体多坚实厚重,底部多为涩胎无釉,泛火石红,这是胎土淘洗不精,金属杂质自然泛出所致,烧成后,器底显得有涂施浆泥的抹刷条痕,或呈现红白相间的斑片。
洪武釉里红瓷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烧制技术的限制,多呈较淡或偏灰的色泽,个别器物上还有飞红的现象,称之为釉里黑或釉里褐。

3、明代釉里红纹饰
从装饰方法来看,洪武釉里红采用了白地红花和红地白花两种工艺,基本上是对元代青花工艺的承袭,其中红地白花的工艺在洪武以后很少见到,永乐、宣德时改用红地剔花的方法替代。各种纹饰不同于元代层次繁密。元代扁菊花纹仍然较多运用,少见人物故事,动物纹饰。
4、明代釉里红绘画笔法
釉里红性能特殊,线描技巧难以驾驭,洪武釉里红有两种主要笔法,一种为单笔勾勒,如卷草纹、变体莲瓣纹、花卉的枝叶、花瓣等都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单笔勾勒,犹如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红艳,釉层肥厚、乳白。
另一种是双钩填色,双钩线条有粗细变化,填色有浓淡深浅。用这种笔法的釉里红呈色大多灰暗,釉层白或白中含青灰。
5、明代釉里红纹饰题材
洪武釉里红的装饰纹样和同期青花基本相同,只是受到釉料性能限制,画法稍简,如牡丹花的花瓣外勾勒一圈细线留白,青花在留白处再染淡青色,釉里红则没有这道工序。
洪武釉里红装饰纹样以四季花卉纹为主,主要有牡丹、菊花、莲花和茶花,另外松竹梅也较多使用。辅助纹有卷草纹、回纹、灵芝纹、蕉叶纹、变体莲瓣纹、海水纹等。其纹饰的时代特征基本同青花,两者可相互参照断代。 
鉴定方法:
1、洪武釉里红瓷器主要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数是清官旧藏之物,以尺寸超过30厘米的大盘子居多,口沿分为两种,一种是圆的,另一种是菱花形的。釉里红呈色多数灰暗,有些甚至容易与青花混淆,需要仔细观察纹饰线条中的细部显露出的红斑,方能将二者准确的区分。
这种盘子在造型和花纹装饰方面与元代瓷器没有区别,唯底足修饰与元代有微小差距,元代底足看似粗糙,但是用手摸的感觉不扎手,洪武的底足则感觉扎手。
2、看釉里红陶瓷的釉质
看釉里红陶瓷釉质的粗细、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比如旧瓷常有“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新瓷则多有“火光”,虽然很多仿古陶瓷经过加工处理后,也能看见“火光”,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自然的光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洪武釉里红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元代及明洪武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明代釉里红有什么特点 怎么鉴定真假

8. 元代釉里红如何鉴定?

1、看有没有题字或印章(这是判断年代最直接的办法)
2、看器型(各年代瓷器器型都有差别)
3、看胎釉(从胎釉也能分出年代和地域)
4、看光泽/颜色(各时期瓷器光泽各有不同,颜色上也存差异)
5、看纹饰(看看花纹,没准是大师手笔,各年代画风不同,瓷器上的纹饰也有差别)
6、是否完好(保存情况如何也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因素,从破损处推断年代也是断代的方法之一)

从传世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来看,在器型、胎、釉和烧造工艺上与同时期的青花瓷一样,不同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纹饰比较简单,不像青花瓷纹饰那样繁密细致。 
(二)纹饰题材相应减少,不及青花瓷题材那样丰富多样。 
(三)铜在高温下容易发挥,因此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 
(四)铜彩料在烧成过程中十分敏感,窑室气氛稍有变异,便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纯正红色的很少。 
最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和蓝彩,是景德镇的烧瓷工人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以上是鉴定的几个方面,我所知有限,网友们的说法也仅仅是推测,所以你最好到当地的文物部门找专家坚定(目的是断代和分析罕有程度和初步估价)参考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E5%85%83%E6%9C%9D%E7%93%B7%E5%99%A8